钟月玄晖 作品

第100章 洗沉冤美圭受王爵 耻无功金忠送大礼(2)(第3页)

也先土干怀着敬畏之心来投大明,皇上一字不提昔日的事,恩礼相待,原来的忧惧之心顿时化作无限感激之情。他对外甥咕噜了一阵,杨荣立刻警觉起来,手里的一块玉石攥在手中,随时就要摔在地上。

却听把台道:“皇上垂拱,开创一代盛世,九夷万方迢遥万里莫不罗拜阙下,若非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哪有我等小部的今日?阿鲁台凶悖狂逆,皇上挥师踏平虏巢之日,我和舅父熟人熟路做先锋,前有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

“王子一片忠心,”几句文绉绉的话,道出了小伙子对中华文化的谙熟,更道出了甥舅二人对天朝的忠忱,永乐站起,有些激动道,“尔三人之心,上可昭日月,下可证大地。也先过去是王子,朕也不亏待你,就封你忠勇王,赐名金忠;把台、伦都尔授都督佥事,赐冠带及织金袭衣。”

也先土干三人这一次是长跪不起了。永乐目视前方,那目光似是穿透大帐,把大漠高原的万千风光尽收眼底:“昔唐贞观之时,突厥颉利可汗入朝,太宗言胡越一家,天下乂安,实有矜大自得之意,朕所不取。惟愿天下之人生者有其土,活者遂其生,从此边境无患,兵甲不用,朕之志也。”

也先土干三人叩头谢恩,蒙语汉语夹杂着,声音哽咽,竟有些含混不清了。大明众臣也一齐跪下,为皇上的天下胸怀所感奋。于是,回师就已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了,永乐命金幼孜草旨敕谕皇太子,以也先土干来归,班师诏告天下。

十一月初,大明回师抵达居庸关,除各回防地的大部外,边军、京军长长地、宽宽地铺开,塞满驿路,望不见首尾。左抵宣府黄花镇,右到涿州,约三百余里。盛装相迎的文武大臣,身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使臣,还有听说了皇帝回銮的周边百姓全都恭恭敬敬地候在居庸关内道路两侧。

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在随驾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当永乐身着衮龙金绣袍、乘一匹玉花龙马出现在关内的时候,群臣万民不约而同、山呼海啸般“皇帝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在山谷间回荡,整个居庸关都疯了、醉了。

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永乐按辔徐行,威风凛凛,风光无限。身旁辉映着飘扬的各色旗帜,眼前是千千万万双激动的目光,激情澎湃、雄壮有力的欢呼声使他胸中充溢着君临天下的骄傲,他时而挥手向伏在街两侧的臣民贡使致意,时而目视前方,若有所思。烦人的病魔在这一刻似乎被扔到了九霄云外,他的风度和气派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期的塞外凯旋。

二十年来的大事历历在目:郑和数下西洋,几十国贡使相望于道;治理黄河,整修大运河,两岸绿柳成荫,商旅不绝于道;修《永乐大典》、铸永乐大钟,建大报恩寺,决议迁都北京,还有历次北征……虽有天灾人祸,但朝报夕赈,给牛给种,说不上家家殷实,大多数人家断不会啼饥号寒了。这拥戴、狂热的劲头是地方官员们逼不出来、百姓们演不出来的。在“皇帝万万岁”的喧啸声中,永乐动情了。有诗盛赞永乐皇帝不避刀剑风寒的御驾亲征:胡天八月白风吼,黄沙漫漫乱石走;颦鼓声声千军动,长歌劲劲万马休。三军大呼三江抖,短兵相搏短器柔;匈奴何敢缨其锋?居胥狼烟贯北斗。好不气势!金鼓喧天,欢声动地,旌旗猎猎,枪戟闪闪,伴着一浪高过一浪的万岁声在山谷间回荡,不绝于缕。连绵数百里的部伍在空间呈弧线分布,像一道新建的长城屏卫着大明,这气氛,这场景,早已抵消了隆冬的寒意。

新封的忠勇王金忠骑马走在队伍中间,早已被眼前的场面震撼了,按捺不住,不时从马上跃起向前张望,艳羡、激动、叹为观止,对外甥把台及左右说:“活了四十年,只会打打杀杀,今天才知和真天子出行的壮阔,由不得你不舍命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