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102章 追穷寇诸将纷请缨 慕胡杨皇帝叹人生(2)(第3页)

而他的权妃死时才二十一岁,多么鲜活的生命,转瞬就化作茫茫大地的泥土了。 盛寅双眉紧锁,二目微闭。皇上脉象极差,往好了说,能过了今年,弄不好,都走不出这大漠了。难道真应了袁忠彻的预言了?他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心中一阵刺痛、酸楚, 泪就要上涌,他使劲扛住,侧过头,眨眨眼,心里在措着辞,想着怎么对皇上、对侍臣说。

“陛下风湿之症已入心腹,”盛寅试探着说了一句,见皇上没有太大的反应,稍稍安 心,接着道,“其症虽危,尚在可调之中。微臣这就写药,请皇上切记,万不可再受风凉, 万不可再动盛怒,万不可再劳心智,只管安心静养,才能迈过此劫。”

他用的是“迈过此劫”,是要给自己留后路,告诉皇上和侍臣,话虽轻松,病却是皇 上生命中的一劫,过去了,自然皆大欢喜;万一过不去,也是自己有言在先了。好在皇上 今年以来不再服用什么狗屁仙药,这也使他有了些信心。

三个“万不可”,是盛寅对病人的要求。然而,对于统御六师的皇帝来说,可能做不 到。永乐不屑地翻看了盛寅一眼,没有说话,他的理解是,既然尚可调理,另一路大军交 给郑亨了,这十几万骑兵的心他不操,谁能操?皇太子千里之外送来的奏折,他不做主, 又有谁能替他做主吗?

永乐的强势和事无巨细、举轻若重的操劳终于把他一步步推向了神游地府的冥途,对胡杨也只有永久地感叹了。

北国秋来早,才进七月,便有了满目的凄凉。萧瑟秋风中,长长的、望不见首尾的大明骑军在呼啦啦的旌旗中缓缓南下,已不像世界上第一大国的精兵。由于皇上卧病,行军 缓慢,加之来时的几次大宴,馈运不济,军中乏粮十分严重,部分将士一天只能吃一餐还 不能吃饱,整个部伍都有些散漫低沉,但大将们都不愿禀报。考虑是回程,又没有战事, 勒紧裤带,将就着,后续的粮草就到了。

大军宿营,杨荣、金幼孜代皇上巡营时才发现这一情状,犹豫再三,想着盛寅的三个 “万不可”,但他们思虑更多的还是十几万将士,不得不拐弯抹角禀明了皇帝。永乐一听 就明白了。后三次亲征都有馈运不济之事,他把户部尚书夏原吉下狱后,他的北征,他的 粮饷就没一次充足过,大明还真离不开那个夏原吉吗?

不待杨荣说完,半躺在床上的永乐火往上撞,早忘了盛寅的医嘱,也不知哪儿来的一股劲,登时坐起,瞪圆双目,咬牙切齿大吼:“督粮的赵羾哪儿去了,速速找过来,朕要亲手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