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玛德琳的红野麦面包(第2页)

再回头去处理面团,刚才这个面团已经冷藏发酵十二个小时,经过一段时间已经基本上回到了室温,刚才玛德琳那么着急,就是因为面团需要进行下一步处理了。

将面团按压排气,分割成大小合适的小份,滚圆后盖上湿布松弛大约十五分钟。

随后用刷子将防粘膏均匀涂抹在模具凹陷处,这个所谓的防粘膏,虽然是玛德琳婆婆提前调配好的,但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东西,实际上就是黄油加上红野麦粉的混合物。

松弛好的面团轻压成椭圆,卷起成橄榄形,收口朝上放入模具,进行进一步的室温发酵,现在是夏天,但是由于临近小河,这里的温度算不上很高,所以需要发酵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

这也是需要把窑炉和处理面团分在两个房间处理的原因,那么一个大炉子在房间里预热,那房间里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的,那会影响到面团发酵的情况。

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之后,伊萨米又来到了窑炉旁,打开了炉门,扫净灰烬,将余烬推至炉门侧,关炉门再焖三十分钟,此时炉温差不多就来到了最合适烤面包的温度,也就是炉心在二百三十摄氏度左右。

不过虽然没有用过这种面包炉,但是伊萨米还是用过披萨炉的,所以在判断炉温时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哪怕没有红外温度计也能把握个八九不离十。

此时最下方,明火余烬附近,温度依旧在三百摄氏度以上,这里被称为炉膛,一般披萨炉的结构就是提高炉膛,直接用这个温度最高的位置进行烤制。

而这种面包炉的核心烤制区,距离下方的明火还有一些距离,需要把温度控制在二百摄氏度到二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依靠的是四周石板辐射的热量,一般会被用于烤制欧包、硬壳面包等。

而最上方的炉喉,温度则是在二百摄氏度以下,用于制作那些精致的糕点,而今天制作的玛德琳特制红野麦面包,就是要在这个区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