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前传的外传35
在津门这个地方,做到民营第一,是绝对做不到半城这种略带吹牛的称呼的,毕竟津门一直以来就是北方工业重镇,要不大名鼎鼎的京山铁路也不至于非得绕行津门,后来开辟的京哈二线以及京哈高铁无不说明了,京哈走走津门纯属多此一举,更别说还要绕行海边了。以现在娄家的产业,如果搬到京城去,再稍微吹吹牛,说是半城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这地方外资产业实在是太多了,就一个机器局,就占了全国重工业的四分之一还多,可惜,二八年完了。易中海和刘海中还美滋滋的学着艺呢,突然听到一个噩耗,整个机器局,要搬家,机器和熟练工人都要搬走,两个人连同刘海中的爹都因为水平一般被留下了。
怎么回事呢,第二次北伐成功了,南边和老西以及西北合作,一起把巡阅使又给打了出去,对于这个巡阅使心知肚明,要不也不至于在整个直隶地区横征暴敛。哪怕是激起民变都在所不惜。所以这一战打的不算很激烈,主要是南方不怎么出力,和第一次北伐完全没法比。
第一次的时候,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北伐军,信念坚定,政治明确,军纪严明,但是第二次的时候,由于某些人内部分裂,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北伐军军纪非常混乱,但是怎么也比军阀的军纪要好一点,关键是,这支曾经信念坚定的的精锐部队,现在政治信念一塌糊涂,不知道为什么而战都是好的,最牛的都已经重新恢复当兵吃粮的传统了,俗称有奶便是娘。
在这种情况下,巡阅使拉开阵势,关内关外一条心,还真不一定输,但是他犯了一个和大清差不多的错误,他只把关内地盘当成战利品,疯狂压榨,从来都没有当成过自己的财产,自然也不会玩命的保护。他们当初打进来,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势力,还一个原因就是谋求政治的正统性,可惜,哪怕他打进来了,关内也不怎么承认他,只想保住自己基本盘的巡阅使就更没有拼命的决心了。
所以这一战打的并不激烈,老西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占领了北直隶地区,他也很清楚,自己毕竟势力稍弱,现在能够管理这一片地区,更多的是因为,南边暂时没有精力,他捡了一个漏,所以,他也没有考虑过治理问题,依然是继续盘剥,老百姓已经没啥油水了,但是他依然选择不承认巡阅使这三年收的税,要求大家补税,而且由于三年没交,所以除了原本税收,还要把这三年不交税的罚款叫上。
老百姓也是叫苦连天,他也派了清乡队,这一次和巡阅使的清乡队还不太一样,他清理的更彻底,连贝勒爷庇护下的小马各庄也没跑了,张家又一次被清理的一遍,别说他们家了连保长家都被清理的干干净净,连种子都没给留。万幸,离秋粮收获时间不长了,大家吃点草,吃点树叶,吃点青苗,也能糊弄到秋收。
老百姓是真的榨不出东西来了,所以,他们就把目标放到了,曾经大帅时期建的工厂上面,你别管这个工厂实际管理人是谁只要是名义上属于大帅,属于巡阅使的,通通搬走,机器局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财务和管理虽然都在带英手上,但是他实实在在的是个国企,所以搬走。而碱厂老板也倒霉,当初卖了盐厂就是为了能让碱厂活下来,结果这么一来,碱厂也废了。
但是由于老西和东洋绑定太深,而且关系很密切,涉及到东洋的工厂,基本上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比如娄家的产业,事实就是如此,二四年到四五年,只要是和东洋有关系的工厂,日子过得都还行,受到的骚扰并不算多。而且,经过了三年的清乡,老百姓很多地方都没有口粮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批人,他们带着粮食来到了你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