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 作品

第486章 前传的外传36(第2页)

在重金收买,武力打压等双重手段下,关内基本实现了统一,有些地方没有统一,实在是无能为力,比如高原,毕竟历朝历代都对这里没有形成有效的统治。对这里治理的最好的应该是大清,但是本质上还是羁縻政策,当地实际控制权,依然在宗教的手里,对于这一点,南边也没啥办法。

说起来有点意思,佛教在国内不分流派的话,北方一般分为黄教和青教,青教一般对应的是汉传佛教,黄教对应的并不是藏传佛教,而是,融入了多地民俗信仰,然后以佛教名义传播的宗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早期佛教甚至道教的影子。这个时候两者的信徒之间可谓是泾渭分明,那些见佛就烧香,进庙就磕头的,不算信徒哈。

青教的信徒多以普通百姓为主,他们相对而言戒律比较严,有的寺庙甚至严禁僧人下山化缘,完全在山上自给自足,有点类似于道教避世清修的意思,当然也不绝对,也有当着地主,开着当铺钱庄的存在,有个庙,光给自己种地的长工就多达七百人,和占山为王的恶霸也没啥区别。

有的甚至会垄断水资源,我知道的京郊有个寺庙,山下四个村子的用水基本都依赖于山上的几个泉眼,他们就把水给彻底垄断了。山下几个村子的村民都是庙里和尚的长工,甚至说就是奴隶,这些和尚干的事比一般地主还要恶心。毕竟在这个封建迷信的时代,很多地主那都是相信阴司报应的,所以很多事情他们也不会太过火。但是和尚不一样,他们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很清楚阴司报应什么的都是假的,不存在的,不用在乎,所以他们干的事更绝。

就比如说,这个水吧,从山里的泉眼流出来,第一道是供寺庙里的和尚以及他们的家人饮用的,他们有家人,有的不光有老婆还有小妾呢,至于是买的还是抢的就不好说了他,毕竟他们连杀戒都干开,更别说色戒了。而有不少寺庙是继承制,方丈的儿子还是方丈,首座的儿子还是首座。第二道水是清洁用水,比如洗手洗脸,洗菜什么的。第三道水是寺里洗衣服,擦地等用水。

然后这些水流出寺庙之后,流到山脚,这个时候依然不是村民的用水,而是以灌溉为主,灌溉剩下的水才是村民的生活用水。就这些水,村民也是要花钱购买的,寺里会统一组织村民出去打工,挣的钱就是水钱。如果碰上旱天,灌溉用水都不够,那么就需要村民自行解决用水问题了。挑着水桶,跑个一二十里地,就为了能够吃上水。建国后,为什么大家饿着肚子也要修水利,而且一个个干劲十足,原因也简单,他们真的经历过不拿人当人的世道。

但是别管怎么说,青教门面上还是很光鲜的,而且很多东西非常有利于普通群众的自我麻痹,比如轮回之说,或者三身三世之说。但是黄教不一样,黄教和青教的区别,就是很多黄教不修来生,而是休今世和道教有点类似。但是道教不祸害人啊,虽然有些道士也看不上普通人,但是人家只是看不起你不祸害你,但是祸害人的道馆也不在少数。

黄教就不一样了,他们底层逻辑里面是真的不拿普通人当人,比如吃人以求长生,就我上面说的坏事,青教还需要偷偷的干,有些黄教,就直接可以摆在明面上。就是这种不拿人当人,全世界都应该为我服务的气质非常受所谓的高层精英的认可,所以黄教得到的宣传也是最多的,远比青教多的多,导致了很多人一说佛教,形象上的反应就是青教,以为大家都是普通人熟悉的就是这个,但是大家熟悉的很多习俗,名词,都来自黄教,因为他们宣传的最多。

现在的京城说他是个佛国都没有问题,因为大清的原因,真就是到处都是佛寺,以至于周边甚至就是城里,乡长上位得先到庙里和佛祖打个招呼,要是佛祖不同意,那就不能上任的情况。和朱元璋时代差不多了,朱元璋不是在各地立了城隍吗,县城隍,府城隍,最高到都城隍。地方官员到任,要先和自己的同事,城隍爷打个招呼,过年过节的还得去给自己的上级城隍送个礼啥的,当然也有索贿到城隍头上的。反正都很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