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 作品

第496章 前传的外传56(第3页)

何雨柱满打满算也五岁了,虽然还不能学徒,但是在后厨泡着,也到时候了,当然这个也是为了躲奴隶教育,他为什么要一个人留在津门,不跟着他爹妈去关外吃香的喝辣的,为啥他爹和他弟弟要改姓蔡,不就是为了保住何这个姓的纯洁性吗,他为了这个受了这么多罪,结果回头把自己儿子送进奴隶学校 ,最后培养出半个汉奸来,他对不起自己和父母的付出啊。不想让他进汉奸学校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地拜师,然后平时躲着点,基本问题就不大了。

何雨柱这一进后厨,好家伙,立马就撒了欢了,租界里面的大饭店,好吃的多了去了,何雨柱那叫一个欢实。但是父子两个,都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里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媳妇,妈呢。原来何雨柱在家里的时候,何大清对他这个儿子很好,能隔三差五的给他改善改善,他媳妇也能跟着儿子沾个光,稍微养养,毕竟何大清谁能在饭店里带回馒头来的主。小鬼子统治下,老百姓不能吃细粮,高粱,小米,粗大米,地瓜才是大家的主粮,连老聋子都只能在家里偷偷的吃,不敢让别人知道。能吃上馒头,那绝对不是一般人家。

结果何雨柱进了后厨了,父子两个习惯了在店里解决,省的让人看见,再举报了,都是事。就可怜了何大清媳妇了,丈夫丈夫想不起她来,儿子儿子完全忽视她,这日子过得可不是一般的没劲啊。说起来何雨柱并不是完全忽视他妈,他回到家之后还会给他妈说说他今天又吃到什么好东西了,突出一个杀人还要诛心。何雨柱对他妈的打击,远比何大清来的更大,根据我的观察,这人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生气了,处于一种活着行,死了也能接受的状态,有点恐怖啊。

不过何大清干了一个看似很精明,实则很坑人的活,为了能带着儿子去上班,他在店里支了一笔钱,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时候,国内只有二六的车,主要是身高问题,二六的更加合适,至于二八,三零,二四之类的尺寸,只有留学生或者外交人员带进来的,正常市场上是买不到的。而且这个时候,自行车可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在国内搞来料组装的这群大爷们,生产的自行车不算贵,一辆在三百到三百五十个大洋之间,何大清预支这么多钱,基本就等于未来多少年,就绑在这个饭店了,这是这个时候员工表忠心的办法之一,张平也在厂里借钱,都一样,所以饭店老板还是很开心的。但是,每个月,饭店都要扣他一笔钱,他媳妇在家可是经常吃药的,收入低了,有些药,她就真的连想都不敢想了。

这是准国产的价格,勉强算是代步工具吧,大户人家可不买,至于进口的,东洋的还便宜点,四百大洋起步,要是西洋过来的,八百一千,都是他。这些就不是代步工具了,而是奢侈品,这个时候鬼火少年的玩具。他们会在车上画漆画,挂彩绸,挂流苏,彩纸,甚至是风笛,总之怎么热闹怎么来,一大群少爷小姐的,西装革履,甚至燕尾服旗袍西式礼服,总之都是盛装,出来骑着五光十色的自行车压马路,那是相当拉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