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前传的外传60(第3页)
但是金陵办事经常就是顾头不顾尾,不人道,取缔,没有问题,但是取缔之后,怎么填补生态位,这些靠拉车的人,应该怎么养家糊口,完全不管,所以,这个文件就根本没有执行的意义,对于定文件的人也一样,反正我宣传到位了,执行不执行的和我没有关系。
但是到了三二年,北方出现了转机,那就是有人成功的把洋车改造成了人力三轮车,这样车夫的体力消耗,速度都有明显改善。所以,北方无论有多乱,三轮车取代洋车这件事都有人在推进,推进的人主要是文化圈的人,毕竟他们是消费引领者吗,但是南方没有,那边有钱人更多,他们更习惯把人当牛马使唤,那边的文人也差不多一个德行,所以三轮车的推广基本就没有开始。
当然北方也有这种人,所以洋车这个玩意,最后大概还是留了巅峰时期的一成,就为了满足这些人畸形的需求。物以稀为贵,相比于更加轻巧省力的三轮车,洋车的收费标准那可就高多了。甚至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畸形需求,直接包车,人家不是买不起牲口,家里也不是不趁汽车,人家就是喜欢,把人当成牲口,拉着他满街走的快感。另外就是他们也不能接受骑车的人居然比他们坐的高的情况,三轮车那就是倒反天罡。娄半城就这种人,他在京城就有一个包车的车夫,工资还不低呢。
所以建国后,第一个被完全取缔的行业,就是这个,直接国家帮你免费改造,甚至发展到了,没有特殊情况,人力板车,也不能拉人的情况,就是不允许拿人当牲口使唤,同时取消了轿子这玩意,轿车也逐渐成了汽车的带名字,要知道原来的轿车,那可是真的轿车,几个人把轿子抬出来放到专用的板车上,固定好,好路拉车,差路抬轿,实际上,这种车很大,能平稳通行的地方基本都是主干道。林黛玉进贾府,就是用的这个玩意,后面几次出行,都是这个玩意,居然还有人说林黛玉反封建,真是笑掉大牙,还不如王熙凤呢,最起码人家王熙凤还坐过马车呢。
但是我听说,咱们的世界,已经有些地方,想要恢复这种赤裸裸的剥削出行方式,美其名曰特色旅游,真的就是一双富贵眼,只看到了金钱俩字,这这是意识形态的抗争,真不是工资高点就能解决的,甚至还有文旅部门居然堂而皇之的做宣传,也不知道,初心去哪了,回头看看,还能不能找到来时的路。
蔡全无现在的工作就是拉洋车,不包车,就拉散座,这个玩意是真的挣钱,要是混的好了比他大哥何大清更挣钱。恰好他也勤快,而且嘴上也甜,那好话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搬,再加上手脚麻利,车也干净还真让他混出来一些名堂。
其实京城还有一种特有的人力运人方式,叫人骡子,其实就是让客户坐到人肩膀上,把人就这么扛出去,一般用于楼子里的姑娘出台,毕竟有些人玩的清雅,直接把楼子里的姑娘点到自己家里来玩,如果他们包路费或者钱到位了,那就会有洋车,三轮,甚至是汽车,如果钱不到位,毕竟人骡子便宜啊。那些要恢复洋车,轿子的,要不要把这玩意也恢复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