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前传的外传60(第2页)
五七年,对于张平来说,算是一个好年份,老二毕业了,顺利的被分到了炮院,虽然依然是半禁闭状态,但是最起码在京城,相互见面也不算太难,真不枉韩晓梅偷偷的求了好几年的菩萨,当然这是开玩笑,实际上是张喜找他老领导求了求情,把张永发留在了京城。张老三,也顺利的接替他二哥成了家里的大学生,不过他去的地方稍微远一点,去了津门,主攻化工方向,这个时候津门大学的化工专业可是全国最好的,未来分配很悬啊,这个估计是留不下了。
而张永利在单位和组织的关怀下,终于结婚了,而且效率非常高,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娶妻生子的任务,年初结婚,年底孩子就生下来了,挺可爱的两个小家伙,不过按照年龄来算,应该免不了得下乡走一遭,而且还正是比较难受的时候,当然如果学的慢一点说不定能正好赶上高考。他媳妇是他一个组长的闺女,因为父亲和丈夫的原因,给她安排了一个图书馆的工作,之前她是没有工作的。两个孩子就放在家里,交给韩晓梅看着,张平整个人也有那么一点意气风发的感觉,他有孙子了啊,眼看着给张家重新开枝散叶的任务,在他身上就要完成了啊。
但是同样是这一年,对于贾东旭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贾东旭的储备干部被撤了。贾东旭还在车间里干着呢,就听到联络员来叫他去劳资科一趟,一个现在没有那么方便的电话,更没有网络办公,所以大厂里,行政部门,每个或者几个都会有一个联络员,专门负责叫人,或者联系相关部门的人,有的叫通信员,有的叫联络员。贾东旭接到联络员的通知,听说是劳资科有请,贾东旭还是挺高兴的,他以为,他的储备干部要转正了。
也是世上哪有当九年储备干部的道理,他要是多活二十年就能知道,别说九年,十九年,二十九年的储备干部也不是不存在,他要是能活到新世纪,会发现有人干了一辈子储备干部,都没有转正的也是大有人在。他当了九年的储备干部,是全厂时间最长的人了,现在技术管理岗位缺人,很多储备干部连三年的观察期都等不到,就会转正,贾东旭可等了三个三年了,三年又三年,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结果今天好消息不就来了吗。
他兴冲冲的进了劳资科,劳资科的副科长亲自接待的他,现在劳资科的权力很大,从工人录用,工人关系调整,工人工资规划和发放,可以说只要涉及工人,基本都是劳资科的任务,一般一个大厂都会配三到四个副科长,轧钢厂经过几年的扩张,已经算是一个大厂了,光工人都有一万六千余人,然后还有配套的新政人员,大约是工人的三分之一,全厂职工超过两万人,所以劳资科配了四个副科长。
这个比例很有说法,作为一个工厂,工人肯定是占据大多数,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从工人的四分之一到一半都有,行政后勤人员比例越高,这个工厂所带的附加属性越多,越少,越贴近于生产类工厂,比如纺织厂,除了几个头部大厂,大部分连四分之一这个比例也很难维持,而很多机床,重机,化工,钢铁这种工厂,工人和行政人员的比例大约是七三开,他们会有一堆不服务于生产的部门。三比一的行政人员比例,属于重点生产工厂的标配,也就可以看出,轧钢厂是个重点,但是依然是一个普通生产类工厂。
这里面还有一个劳资和人事责任划分问题,现在两个部门还没有合并,人事科是专门管行政人员的,有的时候也叫组织科,换句话说管的是干部编,是上级单位派驻到工厂里面的,同时接受上级人事组织部门和同级厂委双重领导,只管理干部的人事任免问题,其它工作由其它部门分担,比如档案室等等。而管工人的是劳资科,工人的人事工作只是劳资科大量任务中的一个,直接归厂长领导,储备干部,以工代干,都不是干部,身份上依然是工人所以,依然归劳资科管理。提干是劳资科进行谈话之后,提交组织科审批,谈话,过了,档案转到档案室,才能算归组织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