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不想断更 作品
第1329章 why?tell me why?(第3页)
等等以上这些代表人物和作品追求质朴的是自然的表现形式,打破戏剧化结构。
而这让中国电影达到了第一个巅峰,除此之外别无分号的那种。
有时候说五代导演在国际是哐哐拿奖,也不全然都是抹黑自已取悦外人,电影本身的质量也得放在那儿,不过也是他们在四大导演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呈现,仅此而已。
毕竟在这些作品之前,中国电影是“戏剧化”的,叙事结构遵循传统戏剧的三幕式结构:铺垫、对抗、解决。
人物形象塑造是极为鲜明的,一出场就知道谁是正派,谁是反派,即极致的善与极致的恶;;
视觉呈现上多采用戏剧光效和封闭式构图,以增强影片的戏剧效果和观众的沉浸感?;
对白极多,大多通过对白来推动剧情发展。
没错了,本质上就是古早话剧或者样板戏搬到了大荧幕...
这和时代发展有关,和电影受众也有关,这还真不是贬低,毕竟50多年前的中国人民大多看不懂各种弯弯绕绕的电影的。
这和小学生只能看最直接粗暴的爽文,而稍微年纪大一点的就会觉得乏味是一个道理。
..........
说回采访。
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编辑来采访杨灵越,叫斯蒂芬。
也是欧洲这边比较有名的影评人,多次担任戛纳的评委.....
说是采访,不妨说是聊天,天马行空。
并没有起始就聊《火星救援》,而是聊起了中国电影,从台湾电影到港城电影又到大陆电影。
聊侯孝贤,聊杨德昌,聊王家卫,聊徐老怪,聊陈凯哥,聊老谋子。
斯蒂芬对陈凯哥的评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