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没有你们赶上对的时机(第2页)
消息一出来,市场上炸开锅,这直接就把汇德丰股价给拉起来了,破船也有三斤钉子,怡合洋行如果能够收购汇德丰成功,实力确实是会大增,尤其是在地产和海运行业。
连带着怡合洋行股价也在大幅度提高,置地股价也跟着涨。
股民们都觉得怡合洋行肯定能成功收购汇德丰,到时候实力更强,都在疯狂买进怡合洋行股票。
凯瑟克家族看到怡合洋行股票大涨,立刻就发行新股,狠狠割韭菜,尽管家族股本被摊薄,但他们却很乐意这么做,现金流水充裕让他们手里有更多钱。
汇丰自然是不会看着怡和洋行这么得意,也不能看着他们就这么超越自己,所以,他们也紧随其后宣布加入这场收购大战。
“汇丰自今日起将以A股12.5港元,B股1.25港元全面收购汇德丰股票。”
他们也没有出狠手,只是把股价这么略微提高些许,现在很多人都对汇德丰股价有些怀疑,不相信这家都要因为买船陷入亏损洋行能有这么多市值。
有了汇丰的加入,原本看好怡合洋行跟置地股票那些股民和炒家们,又对汇丰股票出手,让他们股价也在市场上大涨。
这让沈弼和凯瑟克家族都觉得好笑,明明是收购汇德丰股票,怎么涨得最多股票价格,是他们?
莫非是股民们都这么不看好汇德丰?
汇德丰也确实是因为马镫家族过于保守,陷入困境泥潭里?
尽管汇德丰股票涨幅不是很明显,汇丰跟怡合洋行都紧咬不放,在资本市场不断发起冲击。
股民们和那些财经新闻每天都在津津乐道,各种分析最后汇德丰到底是花落谁家,是怡合洋行还是汇丰?
这两者在港城,实力看起来好像是差不多,两家在股市也杀得难分难舍,不相上下,但都不敢涨价很多,毕竟,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
怡合央行在股市上跟汇丰竞争汇德丰,都不怎么提高价格,股民们依旧对这些是兴趣十足,甚至是澳城那边薄彩,都专门开贝者注,让大家看看汇德丰最后到底会花落谁家。
两家也没少在报纸,电视上互相对喷,不断挖出对方公司狠料,热闹堪比菜市场。
每天都能在港城各大证券交易所门口这看到双方代表在这里对骂,最后上升到沈弼和西门凯瑟克都亲自上阵骂街。
市民们都没想到这些港城资本家们居然也有这样一幕,都纷纷惊掉下巴。
时间就这么持续了两个月。
“笃笃笃……”
得到允许后,外面的人打开门,许大茂带着几个华人走了进来,里面就包括董健桦跟其中一个屋十多岁老人,看上去就很难不让人注意到他。
“张生,久仰,很高兴见到你,欢迎。”何雨柱站起身,打了个招呼道。
张玉良点点头,看着何雨柱说道:“何生也是春秋鼎盛,果然是港城第一华人财团。”
何雨柱示意许大茂去冲咖啡,笑道:“虚名,张生您是前辈,以前在港澳,张祝珊家族也是颇具盛名。”
他这话可不是为了恭维对方,而是对方确实是有些实力,张祝珊原本是岭南东道省人,起初在羊城开设店铺,专门经营藤器批发等。
张祝珊去世后,长子张玉阶继承家业,从英吉利加力子公司取得“山杜莲”西药等在亚洲代理,为家族赚到第一桶金。
在保家卫国时期,张玉阶把盘尼西林卖到内地,赚取了更多钱财,之后投身港城房地产,在1959年去世,之后,张玉良成为家族掌门人。
他也很聪明,是很早就使用借壳上市手法华人。
1970年,张玉良把家族资产联邦,国际两栋大厦物业售予英资联邦地产换取联邦地产公司百分之70股权,完成借壳上市。
之后,在1970年到1972年,陆续凭借联邦地产股份,以及名下物业等,换的老牌英资洋行汇德丰股票。
之后,张家持续累积持股超过百分之40,成为汇德丰大股东,公司企业经营权仍旧掌握在约翰马镫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