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014章(第2页)
整个大明现在有七千多万的丁口,换算下来大概就是一千五百多万户到两千万户之间。
取最大值两千万户,再按照每五十户为一社来计算,大概就是四十万所社学。
一所社学,建设方面的费用其实很低,可能连十贯钱都用不到,真正的大头反而在于朱皇帝所说的衣食、书本、笔墨的费用。
两千万户人家,起码得有一千万的适龄生员吧?
再按照每个生员每年花费五贯钱的衣食、书本和笔墨费用,这就得花出去五千万贯。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增设船厂大概要花费两百万,广建社学要花掉差不多四百万,而花到生员身上的足足有五千万,整个七千万两白银的息子钱,算来算去竟然只剩下一千四百万两?
不对。
还有县学和府学。
县学和府学的标准一定是高于社学的,相应要承担的花费也更多。
即便现在每个县都已经有一所县学,朝廷只需要承担新建县学的费用,也足足有一千多所县学。
再按照每所县学一百贯钱的建设费用来算,这又是十万贯。
要是再加上县学生员的衣食、书本和笔墨花销,可能又得花去两百万贯左右。
府学呢?
所以,最后剩下的可能只有一千万贯不到?
从七千万两白银,直接缩水到不足一千万,李善长只感觉自己的心尖子都在滴血。
疼,太他娘的疼了!
李善长越想越是心疼,忍不住向着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光是这方面的花费,差不多就得有个五千万贯,甚至可能都不够。”
朱皇帝却丝毫没管李善长是如何心疼,反而笑眯眯的敲了敲桌子,说道:“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