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017章
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直接皱起了眉头。 朱皇帝给出的期限是二十年。
看似很宽松,甚至因为北平的大都城保存得比较完好,修整起来相对容易,可能实际上的花费以及人力消耗都会更小。
但是,应天府的修建本身就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工匠、民夫、青壮,如果再加上一个北平,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最起码也要翻上一倍。
那么问题来了。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驸马爷天天喊着缺人,他教出来的那些好学生们也天天喊着缺人。
缺工匠,缺青壮,缺劳工,甚至连女子都缺。
现在的大明,有一个府外加四十多个县是完全没有上位在造反之前的那些同行的。
因为他的那些同行都被抓了起来,能干活的全都被扔到工地去干苦力,实在干不了活的就被扔进了养济院。
所以,你朱皇帝别说给出二十年的期限,就算你给出三十年的期限,也得有人干活不是?
当然,二十年的期限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最起码二十年之内,朱皇帝应该不会想着迁都北平。
就在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暗自松了一口气时,朱皇帝又继续说道:“其实也不一定非得是北平,也不一定非得是二十年的时间,咱现在也就是这么一说,你俩也就这么一听。”
说到这儿,朱皇帝又从桌面上翻找一番,找出来一封书信,让人递给了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