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第2页)

直接派遣流官负责管理的百姓属于自家百姓,执行的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伤人及盗抵罪的思维逻辑。

土司代为管理的自治地区属于比较亲近的等级,这种地方往往也是汉胡杂居的地区,往往是中原堂口的律法和土司规矩并行,优先级别视其归化程度而定,有的地方是中原堂口律法优先,有的地方则是土司规矩做先。外藩则是相对较远的等级,一般情况下,朝廷除了通过朝贡体系获得好处以外,也不太愿意管他们的死活。

外藩之外就是最远的一层,朝廷对待他们的态度往往是“只要能腾出手来就得吊民伐罪以使其归化”,甚至会支持外藩对他们用兵。

胡惟庸提到的大理、湘西洞蛮和麓川,就属于典型的外藩、土司。

其中大理是外藩的典型,湘西洞蛮属于归化程度比较高的土司,麓川则属于归化程度比较浅的土司。

而李善长的思路也很简单。

大明能够辐射到的本土范围内不允许有土司这种类似藩国的国中之国存在。

无论大理还是湘西洞蛮,又或者是麓川,最后都要走到改土归流的路子。

如果条件允许,缅甸,安南,乃至于棒子,这些藩国也早晚都要改土归流。

这是大明朝堂上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也可以说是从大宋身上吸取到的教训。

而要改土归流,却又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百姓数量”四个字。

大明百姓数量占据优势,改土归流就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改土归流。

大明百姓的数量不占据优势,改土归流就只是形式上的改土归流。

以前也就算了。

因为没有地方安置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藩国、土司百姓,所以,先灭其国,再焚其庙,毁其书籍、文字,易其语言、服饰,强行逼反土人然后再大肆杀戮,将土人的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只剩下老实乖巧的,然后再强行迁移大量的中原百姓过去,就成了一套最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

但是现在不一样。

现在无论是山东还是辽东,都需要大量的百姓。

这套简单实用的流程就变得有些不太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