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音乐手机(第2页)
如此一来,新工厂也就没有那么的缺人。
“是的,不过和特区想比,申城这边还是不够快。”
林清浅去过几次特区,每次都为特区的建设速度感到惊讶。 如果申城的项目放在特区,随随便便就能提高三分之一的建设速度。
“那边确实更快,但我们没必要攀比,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合格的完工,就是好的工程队。”
“嗯,我知道。”
简单视察一圈后,两个人习惯性的来到员工食堂。
“菜不错。”
竹下雅人很满意食堂菜的各种油腻,重体力工作者需要的就是这些。
当然,也有不那么油腻的菜。
这些主要是给脑力工作者,以及体力活不重的工人准备的。
竹下雅人和林清浅,吃的就是后者。
味道嘛,只能说凑合,就是普通的大锅饭和快餐味道。
除了员工大食堂,另一边还有个小食堂。那边是小店模式,和外面一样需要花钱买。
两人是来考察的,自然不会去那边吃饭。
“你这么重视食堂,谁敢在这方面打马虎眼呀。”
竹下雅人每一次去下面公司视察都会下食堂,集团的管理层自然要对食堂严加管控。
他们可不想因食堂问题,失去现在的岗位或者丧失升值的机会。
如此一来,星海集团旗下各公司的食堂建设水平,自然远超同类公司。
当然,这也是他的目的。
让员工能吃饱吃好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嘿嘿。”
青年得意的笑了笑,然后抬起头随口问。
“有点渴了,你喝什么?”
“来瓶矿泉水吧。”
“行,稍等一会。”
星海集团每个食堂都有自动贩卖机,里边卖的都是公司自家生产的饮料和水。
销量很不错,适合那些不喜欢说话的员工。
“给。”
“谢谢!”
重新坐会自己位置的青年,一口气干掉三分之一的可乐。
“爽!”
“少喝点碳酸饮料,年纪都这么大了。”
“好,听你的。”
不知不觉,竹下雅人的年龄已经来到30往右,刻板印象中属于成熟可靠的中年人。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前世发达互联网的冲击,他的心态远没有当代同龄人那么稳重。
明明和蜡笔小新父亲野原广志差不多年龄段,平日里却表现的像初出茅庐不久的大学生。
竹下雅人放下饮料重新拿起筷子,简单的吃了几口后语气随意的问。
“对了,目前公司一共在申城投资多少了钱?”
“接近35亿美元。”
“这么多,整个中国差不多投资了50多亿吧?”
“是的,一共是57亿。”
申城是星海集团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地方,全国其余地方都没有申城一家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申城在星海集团的对华投资占比也会逐渐缩减。
依旧会超出其余城市,但比例不会如此夸张。
“不知不觉间都有这么多了。估计再过个几年,就能突破百亿美元规模吧。”
“差不多,中国已经成为公司对外投资第二多的国家。”
虽然竹下雅人更重视在中国的发展,但这里的经济条件还是不那么行。因此星海集团在白头鹰的投资规模,远超过中国。
并且这种超越,还是全方面的超越。就连中国吸引对外投资的根本制造业,星海集团在美国的投资规模也更大。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扭转,星海集团在美国的制造类投资正逐渐减少。
当然,总投资上就算后世美国也会压日本一头。
别的不说,单单是星海资本在美国股市的投资,中国这边就完全比不了。
简单视察完申城,竹下雅人又坐飞机来到京城。
这边的进度和申城差不多,预计可以在明年开工。
不过京城的气温要低一些,所以宿舍楼之类的建设已经停工。
这也是北方不太好的一面,大的项目需要更长的建设周期。 京城视察完,他又快速飞到特区和羊城。
相对于申城和京城的繁杂,星海集团在这边的投资较为单一,都是电子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