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漳水之畔(第2页)

而如此下寨之后,张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后撤放弃防城,向来得方向撤退。要么反向切断魏延军的后勤路线,同样在漳水附近下寨,与魏延来一场大战。

对于张辽来说,其实没什么可以选择的,他本就抱着建立功勋的想法而来。如今,一个打败刘备军,逼近邺城的机会摆在眼前,他自然是不会放弃的。

于是张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向魏延邀战。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六月初八,夏日的太行山麓上清风送爽,哪怕是可以泅渡而过的漳水上游依旧为这微风添加了很多令人愉悦的气息。

身穿沉重铠甲,汗流浃背的士兵们,被这样的清风一吹,马上就会感觉舒服起来。

而在微风里,天上的太阳也偶尔有白云飘过,让日头不会那么轻易的照在他们的身上,也让本来特别闷热的士兵,也能够感受到一丝惬意。

然而,已经近乎半个月没有下雨的天气,让地面干燥而坚实,平坦的河滩如今一马平川,展示着双方士兵所排出的整齐阵列。

魏延在漳河上游布阵,位置在张辽军的正西方,以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的方式卡住了进攻的路线。

而张辽要切断魏延后路,则是颇具有进攻性的把骑兵放在右翼,而所有其他步兵组成连接到河岸的一条阵线。

从兵力来说,魏延有八个营的士兵,张辽带来了八千多名士兵旗鼓相当,而骑兵上魏延有三个营,而张辽所部大概有两千多骑兵,刘备军略占上风。

可是,张辽的阵势在战场的东南角,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阳光上的便利,在这个位置上,无论如何太阳都不会成为他所部的阻碍。

战争就是无数细节组成的,而张辽从排兵布阵一开始所展示出来的,就可以说不愧是一员宿将。

可是魏延也不弱,他面西列阵,本来就是在防守。漳水可以掩护张辽军的侧翼,也可以掩护他魏延的侧翼。

更关键的是,他的目的是阻止张辽军扎营。从污城赶来的张辽军此刻不仅颇为疲惫,而且时间也快到午时了,阳光对于张辽军的加成也就不复存在。而张辽军也不可能在刘备军精锐的监视下完成扎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