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地成盒 作品

第495章 没有万古长青的基业,但总要有人去一统天下(第2页)

而对于这个时代最有参考意义的光武帝故事,则是先平定江东,最后对付凉州和益州,这也让刘备军这些智谋之士也不免受到相同的影响。

毕竟,刘备虽然基本盘是青州和幽州,但是本质上也算是崛起自河北。模仿光武帝路线,不仅仅是一种战略,更是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听着那些谋士们如此争辩,顾南行也对另一个时空里曹操为什么非要夺取荆襄之后下江东有所了解。因为这种做法,某种意义上说,在谶纬流行的这个时代,具有极强的政治合法性暗示。

所以,刘备对此也是举棋不定。要知道,一举击垮江东,成就光武功业,可是他刘备的人生理想之一。

但是,此刻经历了各种大风大浪的刘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为了理想什么都无所谓的年轻人了,二十多年的战争生涯让他深知这背后的风险。

所以,相比于这样一件伟业宏图,他更倾向于从纯军事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到底刘备军需要怎么做,以及怎么才能最终统一天下。

当下实际上有三个方案:

方案一,那就是直接起大军攻击寿春和庐江等地,一口气拔掉孙家所有江北据点。

然后扩建水军,靠大量的船只集中起来,渡河以后直取柴桑。攻破柴桑以后大军直接席卷江东,然后取荆州、凉州,最后占领益州统一天下。

方案二,就要复杂一些,要求刘备同时进攻凉州和荆州,然后一面剪除益州的外援,一面在荆襄积累船只。

等到水师成熟,就顺江而下,水路并进,一口气夺取整个江东。

方案三则是把曹操作为最大的对手,同时进攻凉州和益州,让曹军首尾不能兼顾,直接杀穿益州和凉州,最后再一举夺取整个江东,至于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就只能再说了。

不过经过讨论,刘备很快就读出了这三个策略性的区别,并且做了点评:“这第一策太急,施行不当恐怕会损兵折将,而一无所获。这第三策太缓,若是入蜀不顺,怕是我有生之年都难以平定天下。还是策二最为稳妥,可攻可守,可进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