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鄱阳湖上(第2页)

而长江防线则是孙策与周瑜负责,他们就是要真的去保卫江东的区域安全了。

有鉴于关羽所率领的大军十分庞大,孙权和周瑜选择了避其锋芒的策略,在长江上,以及长江两岸,反复消耗刘备军的进攻能力。

并且,在江上设置了铁锁,以鄱阳湖作为基地,阻拦刘备军的进军路线。

要在优势地形,加上优势兵力,才能取胜,孙权和周瑜很清楚这一点。

只是此刻,刘备军兵力具有优势,又是顺流而下,孙军战船能够找到的最合适决战的地点,就是当时还广阔而充满了浅滩的鄱阳湖了。

在这里,刘备军就没有了顺流而下的优势,相反,孙坚军的熟悉地形优势又能发挥出来,是再好也没有的战斗地点了。

所以,在孙策和周瑜商议之下,孙策拍板:“我水军于鄱阳湖中设寨,静待刘备军前来。”而孙家的目的,关羽和甘宁都看得明白,更何况徐庶等谋士呢?

只是,这是个阳谋。鄱阳湖卡在上下游之间,还可以支援庐江各镇,刘备军不攻取此地,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顺江而下的目标的。

而且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陆军很难给到鄱阳湖的孙家水军压力。

所以不管是要溯江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离不开这一段水道。

那么,这里就是夺取长江,必须要攻克的一道难关。

关羽多年接触水军,也深知,真的无视孙家水军,穿过鄱阳湖,进军下游,万一被敌人从后方进攻,那全军覆灭也未尝不可能。

可是,大军进入鄱阳湖,同样是危险无比。

这湖水之中想要撤退可不是江上可比,一旦进入湖中开战,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很难让船队完整的从湖中撤出来。

不过,关羽也没有犹豫太久,正如他所说的:“江东鼠辈邀我等一战,岂有避趋之理?”

于是,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九月二十二,关羽和甘宁率领刘备军的舰队进入了鄱阳湖,并且在湖口附近小岛上建设营垒,准备与孙家水军进行一场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