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碧水节的余韵未散,北方边境传来急报:“大同护城河因战事污染严重,井水皆成毒水!”苏明远临危受命,带着治河队星夜驰援。】 【“这水黑如墨,腥臭熏天,怎么治?”当地百姓摇头叹息。】

【王长顺却蹲下身子,抓起河泥闻了闻:“水里有火药残渣!当年宋金交战,我祖父说过用芦苇吸附毒质……”】

【徐日升补充道:“可搭配西洋的硫磺中和法,双管齐下!”】

【治河队刚要动工,却遭到守将阻拦。】

【“河道乃兵家要冲,岂能随意改造?”将军横刀立马,“万一影响城防,你们担得起责任?”】

【苏明远展开图纸:“将军请看,我们用浮岛式滤污装置,战时可快速拆卸;岸边埋设的陶管暗渠,还能作为紧急排水通道。”】

【改良后的“战用净水系统”令人称奇:芦苇浮岛随波浮动,自动吸附污染物;地下暗渠连接着城中水井,内置多层滤网。当第一股清水流入水缸,百姓们跪地叩谢。】

【“这水……比战前还清甜!”老妪捧着水碗落泪。】

【这场边境治水,意外催生了新发明。】

【“苏大人,将士们行军时缺水怎么办?”士兵问道。】

【随军匠人立刻打造出“便携滤水囊”——牛皮缝制的水袋,内置活性炭与薄纱,河水挤过即能饮用。】

【更有人发明“行军净水灶”,灶台下方连接滤水装置,做饭烧水的同时完成净化。】

【治水技术的传播,让不同地域的智慧碰撞出火花。】

【岭南商人带来“荔枝壳净水法”:“荔枝壳烧灰,能吸附水中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