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装死 作品

第二十三章 君臣(第2页)

问政。

宇文邕起身面北而立,问于谨治国之道。

于谨起身退于席后,隔席面南而答,以示恭敬。

他言道。

“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王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明。”

“古来明君皆是虚心纳谏,方知得失,方安天下,希望陛下以为念。”

这是他在暗示宇文邕,接下来的建议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听。

他又言道。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臣忠君信。”

“古人说,君王治国可以没有足够的食物让臣民饱腹,可以没有足够的武器让臣民御敌,但绝不可以没有足够的信义让臣民追随。”

“君王之信义不废,则臣民之忠义不失。”

“国之兴废,皆在于此,希望陛下一定要守好信义。”

这是他在同时暗示宇文护、宇文邕二人,告诉宇文护要信守自己的诺言勿夺帝位,又告诉宇文邕要如何去争取人心。

你可以没钱没权,但一定要做到对想争取的人言而有信。

于谨接着道。

“治国必须有法度,法度是国家的纲纪,需用赏罚来维护它。”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之为善者便日多,为恶者便日少,国家于是得治。”

“而一旦法度混乱,赏罚不明,则天下人便善恶不分,手足无措了。”

这算是于谨同宇文护、宇文邕的经验分享,告诉他们治国的着力点就在于明法度,严赏罚。

法度用以分善恶,赏罚用以扬善去恶,治国其实就是要立法、护法而已。

说完这些,于谨最后决定提醒一下宇文邕,宇文护现在势力如日中天,朝臣无可撼动,陛下最好继续谨言慎行,以待来日。

他说道。

“言行乃是为人立身的根基,言出则当有行随。”

“希望陛下三思而言,九虑而行。若无思虑,必有过失。”

“如果陛下有了过失,那么无论大小,都会被人查知,陛下在言行上要更为慎重些才好。”

于谨

最后的这番话,说得已然露骨。

皇帝的小小过失会被什么人查知?

又会被什么人利用?

什么人又会如此在意皇帝的举止呢?

自然是晋国公宇文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