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东行(地图在彩蛋章)
光大三年(569年)九月二十八。
陈海东经略府,摄津郡。
郡府难波城外,一望无垠的平原之上,一群东汉氏的部民,正在一片金黄的稻田里,收割着今岁最后一茬的晚稻。
稻田阡陌之上,一个衣着华贵,生得文质彬彬的翩翩佳公子,正被一大群兵卒拥着,巡视着四方的民情。
作为陈顼与柳敬言这对俊男美女的子嗣,陈叔宝自不可能是后世影视剧中一般的磕碜模样。
自幼便饱尽颠沛的他,也曾想过要横眉冷对、迎头抗击自己的命运,可惜他的决心是有,但不多。
自从阿父陈顼失势,就藩琉球之后,他便彻底失了想要做点什么的心思,终日只顾读书。
诗文与酒,能解千愁。
不是他不想振作,只是他明白,振作无用,自己今生最好的结局便是待阿父陈顼撒手人寰之后,袭爵做个吟风弄月的潇洒郡王。
是以这个不及十七岁的少年人,时时把自己活得像个老翁。
“秦县令,这难波城四下的田地一岁能获稻麦几何?”
陈叔宝停步下来,抬手指向远方,身旁一个武人打扮的少年,闻言应道。
“禀大王,若按往岁难波城中倭国官仓收纳之记载,此地一岁能获粮二、三十万石,征入官仓四、五万石。”
陈叔宝晃了晃捏在手中那本《诗经》,又道。
“如此说来,此地百姓身上赋敛不重,本当活得不差,为何面有菜色?”
那名唤秦俭的新授难波县令眉头微微一跳,只道。
“大王明鉴,此地百姓归属刘氏,每岁除供官府,亦须供养族中,以备贵人、兵事之用。其每岁之余,不过果腹而已。”
陈叔宝点了点头,心中暗道这个出身辽东的新罗人县令汉话说得不错,便又问道。
“孤听闻这难波左右刘、秦、王三氏之民俱为东渡夏民,不知其事然否?”
秦俭闻言,顿感不妙。
这位弘文王殿下如此问话,只怕是存了从他治下要些百姓的心思。
可惜知道此事也是无用,他还得应答。
“禀大王,刘氏原称东汉氏,自云乃是后汉献皇帝后嗣,三百年前永嘉之际,其先祖刘阿知见天下将乱,便合族东渡,避居于此,为倭王植谷织桑。”
“秦氏旧称未改,自云乃是秦始皇帝十五世孙弓月君之后,两百年前自平州东渡。”
“王氏旧称西文首氏,自云其先乃是汉时王莽之族裔,渡海避居于此,已五百年有余。”
“以仆观之,王氏近倭人,秦氏近辽人,惟刘氏颇近夏人,稍通夏音。”
他言辞甚恭,答得颇有条理,一口金陵雅言也说得极好,直叫陈叔宝有些侧目。
无奈何,一路东行,他所遇官吏能将雅言说得明白之人太少太少了。
“孤闻秦县令本是新罗金氏贵人之后,不知县令雅音学自何人?”
那县令秦俭听罢他的问话,沉默了少顷。
原来他正是昔年被樊毅看上选做近卫的那个新罗少年,金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