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建港宁波(第2页)
陈伯宗诧异道。
“鄮县小城,户不过一千二百,我若居此久,千余卫士,何所供养?必至劳民伤财。”
“朕虽慕始皇之功,而不耻始皇之虐民。”
“毛公何欲令朕失德?”
“今日我等观新港选址既毕,明日即当还都,勿使民间多费也。”
毛喜却道。
“陛下爱民,臣亦知之。”
“然陛下若愿留此地数日,则鄮县之民,必得一桩大富贵。”
“陛下犹记海师张阿四乎?”
陈伯宗忽然有些回过味来了。
他记得那海师张阿四本善牵星海航之术,又自毛喜处得了指南针的用法,近来数年一直往来东海,寻找最佳航道。
此刻,听毛喜言语中的意思,想来那张阿四当是寻到同鄮县相关的航路了。
他于是道。
“莫非他于鄮县探得了东航新路?”
毛喜神色一松,道。
“然也,圣明无过陛下。”
“陛下可知现今东海航路有几,行程时日几何?”
陈伯宗心道果然,口中道。
“请毛公解之。”
毛喜道。
“东海航路略为三道,北道行辽东边海,若得顺风,由江南至瀛州,略须四五十日。”
“中道渡大洋直行,先至耽罗(济州岛),转釜山、对马,至瀛州,至速则二十余日。”
“南道乘冬日西北之风,下琉球,循岛东上,其至瀛州,大略须三十余日。”
“然而去岁张海师用指南之法,更寻得一东行之妙径。”
“去岁,张海师由此路东行,六日便至瀛州。”六日?
陈伯宗有些不可思议地盯着毛喜。
这数据委实有些太夸张了些。
如果真有一条航路能将江南与瀛州的时间距离缩短到如此之短,那辽东与海东之地于陈国而言就将不再是海外,而是“内地”了。
“果若有如此之速,毛公何不早言?”
陈伯宗还是有些不相信此事。
毛喜见状却越发镇定了,他解释道。
“张海师去岁得此航路亦属偶然,故臣未及禀告。”
“据其所言,鄮县外海,水中有暗潮东涌,兼得西南风力,故行船能如此之速。”
“今岁二三月间,张海师自鄮县外海两番东渡,计其往返分别行程二十日、十八日。”
“臣所以未先告于陛下,是张海师言,八九月间,鄮县外海暗潮东涌最速,而瀛州又多行东风。”
“若能得此风、水之势,则往返二处,但须十五日而已。”
言到此处,毛喜忽然一顿,继而郑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