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边土祸心(第2页)
尔后几番波折,竟叫他做了令狐熙的书吏,来到了这个之前恐怕尚无第二个道士来过的天下边角,龟兹城。
他踹了一脚城门左边的那尊石佛。
九丈有余的石佛岿然不动,反倒将他脚趾硌得生疼。
他正要出言去骂,令狐熙却已转过身来,召他一同入城了。
行走于空旷静谧的雪中街道之上,令狐熙忽然道。
“道长前日言有同门在轮台,待风停雪住,可否为我作书,召来龟兹?”
老道士心中一喜,不禁想起,来龟兹前,令狐熙对自己的承诺。
“明府可是要于龟兹城中设观了?”
“老道确有同门三人,现在轮台为垦夫,若须召来龟兹,还请明府作书,令轮台屯田官长放行。”
原来杨坚向西域移民走的是驻军先行,僧道次之,百姓再次之的路子。
原因也无他,这位志在取西域为家的河西相国,在高昌时见识过汉人被逆同化的场景,因而他对此事,比之常人有过更多思考。
除非整体迁徙,否则百姓是最容易入乡随俗的,而和尚道士则是最能保持文化惯性且能不断影响身边人的一群人。
因此,用武力开道,获得屯垦据点,在初期移入文化惯性较强的和尚道士,再渐次移入普通百姓。
这样,既能避免移民被当地土人同化,还能依靠不断膨胀发展起来的文化社区,去反向同化当地人。
不过,即便僧道的长期定位是成为社区的神职人员,在据点建立初期,他们还是得和军士们一起充作种田的垦夫。显然,老道士的同门便是被河西官方选中的移民先行者,业务能力理当不差。
思及此处,令狐熙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龟兹多沙门,现今设观,为时尚早。”
“道长既为楼观道士,可善炼丹?”
老道士闻听“为时尚早”,目中立时一暗,待听得“炼丹”二字时,目中又登时一亮。
“老道不才,愿为明府合金丹。”
令狐熙听得老道确认,心中亦是一喜,他道。
“相府高长史将使突厥,方过焉耆,闻室点密可汗病,乃请郡中为之寻善炼丹之道士。”
“我虑道长出身楼观,必善丹术,乃问之。”
“道长不须为我合金丹也,待高长史过龟兹,道长宜召同门随之而西,赴怛罗斯,为室点密合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