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良将忠臣(第2页)
周罗睺心中也明白,此归建康,自己必受重任,也不谦辞,待同章华饮过这一盏酒后,才道。
“章公亦良吏也,官居四品,年俸十六万,不暇自给,尽捐州郡办学校,滇人赖公,始知文学,弟还建康,必荐公于天子。”
章华目光一暗,他家世代皆是务农小民,全无阀阅门第。
他虽靠着自己的努力皓首穷经,得了些文名,阴差阳错自岭南为官,又渐渐升转,于这云南边鄙之地做到了位居四品的下州刺史,可他并不看好自己未来的仕途。
他只饮了口闷酒,道。
“江南为官,素重门第,我家世为农人,得今刺史之任,已数天子恩德,何敢希冀再进。”
“来日所欲,不过兴圣人教化,为儒者本业而已。”
周罗睺闻言,再满了杯盏,劝慰言道。
“天子有容人之量,今虽寒门、北人亦得重位,章公又何必以农人自轻?”
章华闻言,埋头海饮了数盏,似是终于用酒精掩盖住了理智,他忽然掷杯于案,豪迈言道。
“将军所言是,今天子用人,不拘出身,我虽农人,亦当志为卿相。”
———————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码头。
一家新近营造的酒肆阁楼之中。一个面容颇为俊逸的男子,正止了与怀中女子的相拥,望过远处缓缓起帆的海船,再回看女子时,他目中尽是不舍,低声言道。
“勿泣,我当归矣。”
这阁楼中的二人,正是分离七年方才终于短暂相聚的兰陵王高长恭和他的王妃郑氏。
入海行商三年的郑氏,比之旧时多了几分干练与坚毅。
她紧紧拉住高长恭的手臂。
“阿郎归齐,恐为皇帝逼杀,不若与妾投身域外,再不闻此天下之事。”
高长恭伸手亲昵地抚了抚她的脸颊。
言语中,却始终回避着她所指出的问题。
“我携将士远行此地,本当早还。”
“为酬私念,故停兵于此,今既见卿,夙愿得尝,实不可再为私计。”
“若于异邦之中弃将士而走,将士纵归国,必因我获罪。”
郑氏比旁人更了解高长恭的固执。
他是个为了不拖累别人,宁可牺牲自己的人。
“可阿郎性命,便不足爱惜么?”
郑氏流下泪来,那温热的液体沾湿了高长恭的手心,搅得后者心绪不宁。
高长恭明白,为了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他必须得离开了。
他抽手而回,面露坚定。
“我为齐臣,不可不竭忠尽力,以报国家。”
“今已见卿无恙,来日虽死亦安。”
郑氏知晓,自己无论如何,是改变不了他的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