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装死 作品

第133章 光大北伐(第2页)

时不待我,唯有一搏而已!

“众卿,此番北伐,举兵之期,定在二月初一。”

万般情绪,最终落在实处之时,却只如此平淡一句。

陈伯宗打量起众人的反应,他们中大多面露欣喜跃跃欲试,不过也有老成持重如孙玚、樊毅般,面露忧思的。

但旨意即下,于天子而言,便无可变更,于将帅而言,亦唯有执行。

“周卿请为众卿一说此番北伐方略。”

陈伯宗将手中木杆递给身侧的周罗睺,示意他上前,为众人演说方略。

周罗睺居建康数月,颇得天子亲厚,当下也不造作,只向陈伯宗略一作礼,便接过那长杆,于那巨幅舆图之上,点画起来。

“众位,近岁朝廷颇得北人来投,有多遣谍人,已尽知北方情报。”

“前时,邵陵王章公曾算齐人举国之兵,以为其当有众六十余万。”

“然而,以谍人新近所得,齐人累岁灾异,其国中兵士逃亡,今时当已不及五十五万。”

说完此话,周罗睺见众将皆是神色凝重,忙将话锋一转。

“然则,其数目虽多,却分守各处,我若北讨,其仓猝能聚之兵,绝不过二十万。”

“故此番北伐,天子意在举兵二十五万,如此,我强彼弱,破之必矣。”

众将闻得此言,面上神情俱是一松,便听周罗睺又道。

“然,齐主怯懦,世人所知,齐之豫州、东徐州二道,邻近我边,去岁齐主虽增戍守,而将士相和不过十一万之数。”

“我若大兵尽举,恐破之太速,齐主不敢率大兵亲来,故此番北讨,我将两度举兵。”

“初度举兵十一万四千,分东、中、西三路战兵,及信安(今信阳)一路疑兵。”周罗睺这北伐方略虽是基于章昭达所献的邵陵遗策,却结合齐国极速衰弱,以及陈国所得的新情报做了修改。

在具体执行上,已经有了如同曼施坦因方案和施里芬计划之间的分别。

他先指向舆图东边的山东半岛。

“二月初一,淮水尚浅,故东路兵三万六千陆路先行。”

“大抵兵分两路,一路出青州(今青岛)西取齐之光州(今莱州)、青州,一路出海州(今连云港)取齐之北徐州(临沂)、兰陵(今枣庄)。”

“此路多有山东士民为应,要在进兵神速,急取齐鲁山川险阻为依凭,切勿贪功冒进。”

陈伯宗紧接着出言。

“此一路由程卿、杨卿、段卿领兵,程卿为主,杨卿副之。”

程文季、杨素、段文振随声出列领命。

接着,周罗睺便将手中木杆移至淮河西面的尽头处。

“东路军发十日,邺中当已闻奏报,或将调豫州之兵东向救援。”

“故二月十一,须令一军一万五千于齐豫州(今汝南)当面之信安(今信阳),大举疑兵,诈称三或五万,使豫州之敌不敢东顾。”

“此路之要,在于勿战,若战,则必能守城,必须老成多谋方能任之。”

陈伯宗随声移目安州都督孙玚。

“孙公久在军旅,旧在郢州,以千人守城,抗四万周师数月,此任望公领之。”

孙玚似是早有准备,从容出列作拜,“臣必不辱使命。”

周罗睺继而又将木杆在淮河中段的寿阳一点。

“寿阳之重,天下所知,而其北面汝阴(今阜阳)、谯州(今蒙城)、睢南(今宿州)三地得失于徐州之胜败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