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宽仁济物
光大十一年,十二月。北方既平,州郡之官,多有造称祥瑞上闻者,又频有朝臣上书请加尊号,改元。
帝以此类之事搅扰民间,更易使后世君王贪好虚名,耗费国帑,令皆罢之,下诏曰:
“自今之后,悉革旧制,其不受祥瑞,不加尊号,一世一元,可为永式。”
自是,陈国一世一元之制,遂立。
是岁,隋王杨坚又迁河西民二千户入西域,陇西民二千户入河西。
杨坚又西巡,至于阗州(今和田),见其民面貌甚类中夏,乃募兵于是土,使人教以夏言,欲由此变夷为夏。
其时,由杨坚经年迁徙之故,敦煌以西,有百姓三十三万,而夏人已至十二万。
隋之西都高昌,本为夏人之国,旧染胡俗,贵人服突厥之衣,用突厥之言。
杨坚既据是土,悉皆革之,又多以中土夏人实之,数岁之间,风化大行,汉服蔽人眼目,汉音相闻于道。
高昌又当丝路北道,商旅云集,杨坚悉心经营,增筑高昌大城以安商旅,以处百姓。
时高昌城中有民三万,富庶冠于西域,关中迁西域之民,思念旧土,呼之为小长安。
是岁,罗马将军查士丁尼为波斯所破,败还,罗马太子提比略革其职,以莫里斯代之,命再攻波斯。
光大十二年(578年),正月。
帝令礼部尚书庾信遣人四出,搜访民间藏书,凡有异本、善本,则令人抄录副本,收于库藏。
又令凡上书一卷得抄录,即赐钱二千文,民间之书,由是多出。
初,梁元帝为西魏困于江陵,焚梁氏旧藏书七万余卷,江南书典尽丧。
天嘉、光大以后,朝廷勘校库藏,书只万卷,后破长安,得周室藏书,增六千卷,又平齐,更增四千卷。
此访书之令既下,数岁之中,朝廷藏书复增二万余卷。
帝因梁氏之失,欲使图书广藏民间,以令文脉不绝,乃命工部造大同馆于建康、洛阳。
使朝廷藏书皆副录数本于其馆中,听天下士人出入抄之。
三月。
归德侯高长恭娶寡居妇人郑氏为妻,养其子正安为己子。
或言妇人郑氏,乐州人氏,乃寻阳公夫人国氏故旧,丈夫早夭,因国氏之故迁于建康。
后国氏出财货,助其商贾,数岁之间,郑氏竟称富于海上,有大舟十余艘,家财数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