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定天山
光大五十三年(619年),三月。
隋夏州都督李渊于夏州起兵一万二千,是月,入于隋都大兴城。
时大兴空虚,李渊又为贵胄之后,隋臣乃多附之。
隋监国杨侑拜李渊为相国,令总军国事。
李渊以杨广已弃世,请杨侑袭隋王位,从之。
李渊与群臣为杨广上谥号曰“明”。
四月。
李渊遣其子李世民统兵万人征薛举,至达州,为薛举所破,河中震动。
李渊以是不敢东顾,以兴州富庶,复遣李世民统兵西征兴州。
六月。
薛举虽破李世民,以大兴城坚,且多守备,乃未西进,转而东攻惠远。
隋庭州都督王世充督惠远城士卒万人往御之,为薛举所破,隋丞相段达护隋王杨侗东遁,至高昌,乃止。
初,隋王杨侗受朝廷封册,许朝廷复兴隋国之后,将以天山南北之土献于陈。
王世充既败于薛举,丞相段达甚恐惧,以为隋社稷不可复,不如趁山南之地尚属隋,请内附于陈,尤不失公侯之位。
王世充引败兵至高昌,亦大言薛举之强,欲请杨侗率众内附于陈。
时帝为知西域情形,使陇右经略大使李靖引军屯于敦煌,又修通讯塔至于隋边。
故西域有变,建康一日可知。
帝闻薛举破杨侗,下惠远城,以为时不待我,乃令李靖引精兵二万出敦煌,直驱高昌,声言将讨薛举,以翼护藩属。
初,河西百姓皆为杨坚迁于西土,陈有河西十七年,每岁皆移关中百姓实其土。
至是岁,河西有民二十余万,故李靖引众西讨,粮秣乃堪足焉,而尤须关中转输不停。
太子在长安督粮运,惊万里用兵所费之巨,上书请帝勿深入。
帝许之,下书诫李靖惟取山南、山北,勿窥河中。
七月。
薛举在惠远,忽患病,暴疾卒,其子薛仁果袭位,更称秦王,改元福兴。
薛仁果多力善射,军中呼为万人敌,薛举之破王世充,仁果颇有功。
时陈兵入隋境,薛仁果尚不知,既袭位,乃引步军万人,骑卒七千东击庭州(今乌鲁木齐),下其城。
段达与王世充闻庭州陷,更坚附陈之心,又闻李靖已率陈军至于伊州,以为举境内附,正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