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禅让
光大五十七年(623年),四月。
皇长子、汉王陈至泽以病薨,时年五十三。
汉王好施仁政,在藩国,常使百姓税赋悉免,举国惟征三分商税、五分关税。
百姓便之,作歌谣颂其德,然其府库亦无积蓄,遇急务,财用不足,汉王往往以俸禄补之。
又寡嗜欲,虽布衣粗食足以置身,不好女色,终身所娶,不过王妃一人。
帝常叹曰,汉王若为官,必为当世良吏,可惜生我帝王家。
或有人诬汉王不过欲由此致虚名而求储位。
帝责之曰,能为虚名至如此,若居君位,民必爱之,亦为良君。
初,皇后沈婺华于诸子女中最爱汉王,帝罢汉王而以代王为太子,后不解,泣泪问之故。
帝曰,汉王好为孔孟事,我好荀子,孔孟尚仁,荀子尚法,以汉王为嗣,则我之后,恐将人亡政息。
后复问帝,仁君莫非天下之福乎?
帝对曰,仁君能为一时之仁,然人之性恶,遇仁君,天下或一时称为盛世,而其暗中积弊,则将流毒于子孙。
欲施天下人以仁,不在有仁君,而在有仁法。
有仁君,天下初称清泰,后必扰乱。
有仁法,天下初为扰乱,后必清泰。
君,一人一时之力也,法,万人百世之力也,仁法所以胜仁君者,即在于是。
代王能守法修法,在我之后,使天下之法渐至于仁,故立焉。
后默然,自是不复责问于帝。
帝闻汉王死,哀之久,诏赠汉王亲王爵,并赐汉王谥号曰“仁”。
太子请以其汉王长子袭汉王位,并世袭罔替,以为国之藩屏,帝善太子所请,许之。
六月。
常骏航海使罗马还,上言舟船入罗马境,至于埃及,副使魏徵已登岸使君士坦丁城,将自陆路东还。
又言,众人归时,闻大食人(阿拉伯人)慕门(穆罕默德)立乌玛国于麦地那,慕门所立天方教甚能得人,大食或将归于一统。
又言,大食之地,当东西之要冲,其国人亦强悍,大食一统,足以遮绝东西海上商路,恐非国家之福。
帝然其言,而以大食地距中土绝远,不可征,惟叹之而已。
九月。
诏置天寿郡于丹丹宣抚司之南,以控扼南洋东西水道,使天寿郡隶于广南经略府,治于狮城(今新加坡)。
十月。
唐王李渊遣使来贡,以唐境汉人少,请朝廷如隋时旧例,许百姓西迁。
帝许之,复赐唐王图书三万卷,赐唐公卿从三位以上衣饰服玩,责唐王勿忘中夏典章风仪。
唐以下国,执臣礼甚恭。
故其百官品次,称位不称品,其大臣称正一位者,比陈之正二品,称正二位者,比陈之正三品,其余皆如此例。
十二月。
西隋王杨倓筑泰安城(今西班牙韦尔瓦)成,宫室未就,而先置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