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西下士 作品

第482章 河道治理引发的生态革命(第2页)

【绸缎庄老板赵有德被带到公堂,仍梗着脖子狡辩:“我就不信,种几棵树、摆几个破筐,能比我染坊的生意重要?”】

【旁听的李婶突然站起:“赵老板,你家排污把我家井水都染蓝了!我孙子喝了拉肚子,这笔账怎么算?”】

【与此同时,净水技术的革新引发了新商机。】

【“卖净水菌啦!撒一把在池塘,三天变清!”江湖术士举着陶罐吆喝。不少农户上当,结果鱼苗全死。】

【苏明远怒拍桌案:“立刻查封假药!王师傅,您带人研究真正的净水菌种!”】

【老河工王长顺却挠头:“菌种是啥?但我知道河里的田螺、河蚌能吃脏东西”】

【经过反复试验,“生物净水法”诞生——在滤污筐中放入田螺、河蚌,搭配净水草,形成天然净化链。】

【“这法子好!”渔民老周眼睛发亮,“田螺养大了还能卖钱,一举两得!”】

【但新问题又出现了。】

【“苏大人,上游的工坊把污水排到支流,绕开了滤污区!”下游村民举着发黑的河水告状。】

【西洋传教士徐日升指着地图:“或许可以建‘分流闸’,强制污水进入净化区。”】

【苏明远却摇头:“此法治标不治本。传令下去,召集染坊、酒肆的掌柜,本官要和他们谈笔‘买卖’。”】

【染坊内,掌柜们满脸警惕。】

【“苏大人,我们要是停工治污,全家老小都得喝西北风!”】

【苏明远不慌不忙展开图纸:“若用草木灰沉淀污水,残渣可制肥料;废水经皂角树过滤后,能用来浇灌桑田。如此一来”】 【绸缎庄赵有德突然打断:“且慢!若真能变废为宝,我愿出银钱支持!”】

【这场谈判催生了“循环工坊”新模式。染坊与农户合作,污水净化后灌溉农田,产出的作物又供应工坊。河道边出现了“净水集市”,商贩售卖用净水养殖的鱼虾、用净化废水浇灌的果蔬。】

【然而,更大的挑战来自天灾。】

【暴雨连下七日,山洪裹挟着泥沙冲毁了半数滤污设施。】

【“完了完了!”百姓们望着浑浊的河水痛哭,“白费这么多功夫!”】

【苏明远却在泥水中发现生机:“大家看!那些没被冲走的滤污砖,竟减缓了洪水冲击!”】

【众人恍然大悟,立即改良滤污砖结构,增加锚钉固定,并在河道上游种植大片竹林固土。】

【当洪水退去,新的奇迹悄然发生。】

【“苏大人!快来!”李婶拉着他跑到河边,“滤污区下游出现了野鸭子,还有从没见过的花!”】

【徐日升激动地翻开笔记:“这是生态复苏的征兆!水中微生物增多,吸引了候鸟栖息!”】

【崇祯二十五年春,第一届“碧水节”在京城河畔举行。】

【“看呐!河灯漂起来了!”孩童们欢呼着,纸灯照亮清澈的水面。】

【绸缎庄赵有德也在人群中,他的染坊已挂上“绿色工坊”的招牌。当苏明远走过时,他抱拳笑道:“苏大人,当年是我短视。如今才明白,护好这碧水,就是护住了财源。”】

【碧水节的余韵未散,北方边境传来急报:“大同护城河因战事污染严重,井水皆成毒水!”苏明远临危受命,带着治河队星夜驰援。】

【“这水黑如墨,腥臭熏天,怎么治?”当地百姓摇头叹息。】

【王长顺却蹲下身子,抓起河泥闻了闻:“水里有火药残渣!当年宋金交战,我祖父说过用芦苇吸附毒质……”】

【徐日升补充道:“可搭配西洋的硫磺中和法,双管齐下!”】

【治河队刚要动工,却遭到守将阻拦。】

【“河道乃兵家要冲,岂能随意改造?”将军横刀立马,“万一影响城防,你们担得起责任?”】

【苏明远展开图纸:“将军请看,我们用浮岛式滤污装置,战时可快速拆卸;岸边埋设的陶管暗渠,还能作为紧急排水通道。”】

【改良后的“战用净水系统”令人称奇:芦苇浮岛随波浮动,自动吸附污染物;地下暗渠连接着城中水井,内置多层滤网。当第一股清水流入水缸,百姓们跪地叩谢。】

【“这水……比战前还清甜!”老妪捧着水碗落泪。】

【这场边境治水,意外催生了新发明。】

【“苏大人,将士们行军时缺水怎么办?”士兵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