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大明科学创新(第2页)

【杨嗣昌在钦天监的大堂里,对众人说道:“诸位皆是对天文历法有研究的贤才,陛下希望我们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钦天监的各位大人也会与大家一同钻研。我们可以先从整理典籍开始,从中寻找灵感和线索。同时,大家若有什么新的观测方法或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

【一位年轻的天文爱好者说道:“杨大人,晚生在观测天象时,发现用一种特制的竹筒,可以更清晰地观测星星。”】

【钦天监的一位官员听后,好奇地问道:“哦?能否详细说说这竹筒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年轻人便详细地讲解起来,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孙传庭这边,也迅速在军中挑选出了一批合适的将士,组建了兵器研究机构。′1+4?k,a^n?s?h*u/._c!o~m?】

【孙传庭对这些将士说道:“陛下对兵器创新十分重视,你们都是军中的佼佼者,对兵器制造有一定的见解。从今日起,你们便在此专心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知识打造

更好的兵器。有什么需求,尽管向我提,工部也会全力配合我们。”】

【一位将士说道:“将军,我们在使用火铳时,觉得点火装置不太方便,若是能改进一下,或许能提高射击速度。”】

【孙传庭听后,说道:“这想法不错,你们就从这方面入手研究。看看能否找到更便捷、更可靠的点火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业科学方面有了初步成果。在试验田里,经过改良土壤和杂交培育的部分农作物,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洪承畴满心欢喜地进宫向朱由检汇报:“陛下,试验田里的部分农作物改良初见成效。按照目前的生长情况来看,产量有望大幅提高。只是培育新的稳定品种,还需要更多时间和试验。”】

【朱由检欣慰地说道:“洪爱卿辛苦了。这是个良好的开端,继续坚持。务必早日培育出高产量、稳定的新品种,让百姓受益。”】

【杨嗣昌也进宫奏报:“陛下,天文历法研究有了新进展。众人在整理典籍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古人对天象观测的独特记录。同时,结合民间天文爱好者带来的新方法,我们对部分天文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只是要精准推算历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朱由检点头道:“杨爱卿做得好。天文历法关乎国家诸多事务,容不得半点马虎。继续钻研,力求精确。”】

【孙传庭随后进宫汇报:“陛下,兵器研究机构在火铳点火装置的改进上取得了突破。新设计的点火装置,能使火铳射击速度明显加快。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试验,若效果稳定,便可装备军队。”】

【朱由检大喜:“孙爱卿果然不负朕望。兵器的革新,能提升我军战力。加紧试验,尽快装备。”】

【然而,在进一步推进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浮现。】

【农业方面,虽然在试验田取得成果,但推广到各地时,因各地气候、土壤差异,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官员对新的种植方法不够重视,推广不力。】

【洪承畴忧虑不己,再次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新的种植方法和品种推广遇到阻碍。各地情况不同,需要因地制宜调整。而部分地方官员懈怠,未能积极配合推广。恳请陛下下旨督促。”】

【朱由检脸色一沉:“这些官员如此不识大体!朕即刻下旨,责令各地官员全力配合农业推广。洪爱卿,你也要加强指导,确保新方法能在各地发挥作用。”】

【天文历法研究中,随着探讨的深入,各方观点出现分歧,难以统一。有人坚持传统历法的权威性,有人则认为应大胆采用新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杨嗣昌为此头疼不己,前来向朱由检请示:“陛下,如今天文历法研究中,众人观点不一,争执不下。如此下去,恐影响研究进度。还请陛下示下。”】

【朱由检思索片刻后说道:“学术探讨,百家争鸣本是好事。但最终目的是要得出精准的历法。你可组织一场研讨大会,让各方充分阐述观点,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最终确定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