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建立收容所(第2页)

杨嗣昌恭敬地回应:“陛下,臣定当恪尽职守,加强管理与监督,让每一份物资都能切实帮助到难民。”

最后,朱由检对孙传庭说道:“孙爱卿,收容所的秩序维护和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由你负责。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确保收容所内秩序井然,同时监督工作安排,防止难民被不合理对待。”

孙传庭抱拳,语气坚决:“陛下,臣定会加强管理,保障收容所的安全与秩序,维护难民的权益。”

会后,洪承畴即刻带领一批官员,奔赴各地考察选址。他们深入城镇乡村,详细评估土地面积、周边环境、资源状况等因素。经过一番艰苦的考察,洪承畴选定了几处合适的地点,回宫向朱由检奏报。

“陛下,臣已初步选定几处收容所的建设地点。一处位于京城郊外,交通便利,便于与城内进行物资往来和工作对接;另一处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附近,方便难民就近安置。此外,还有几处位于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发展相关产业,为难民提供工作。”洪承畴边说边展开地图,向朱由检详细介绍。

朱由检仔细查看地图,点头说道:“洪爱卿考虑周全,这些选址甚为合适。产业规划方面,可有具体想法?”

洪承畴说道:“陛下,在京城郊外的收容所,可发展一些手工业,如纺织、木工等,产品可供应京城市场。受灾地区附近的收容所,可组织难民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如修复房屋、开垦农田等。资源丰富地区的收容所,则可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矿业、制造业等。”

朱由检赞许道:“洪爱卿的规划合理可行。但要注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引导难民掌握技能,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杨嗣昌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物资和资金。他与户部官员仔细核算所需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积极调配国库资源,并向各地富商和乡绅发起募捐。

杨嗣昌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物资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国库已调拨一部分物资,各地富商和乡绅也纷纷响应募捐,目前资金和物资基本能够满足收容所初期建设和运营的需求。但后续仍需持续关注,确保物资不断供。”

朱由检说道:“杨爱卿辛苦了。在募捐过程中,切不可强迫富商和乡绅,要以自愿为原则。同时,要做好物资和资金的管理记录,做到账目清晰。”

孙传庭则着手制定收容所的管理规则和安全保障措施。他从军队中挑选了一批纪律严明、责任心强的士兵,对他们进行培训,准备派往各个收容所负责秩序维护。

孙传庭进宫向朱由检汇报:“陛下,收容所的管理规则已初步制定,包括作息时间、卫生要求、行为规范等方面。负责维护秩序的士兵也已培训完毕,他们定会保障收容所的安全与稳定。”

朱由检说道:“孙爱卿,管理规则要严格执行,但也要人性化,不可过于苛刻。要让难民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帮助。”

一切准备就绪后,收容所建设正式动工。各地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匠们和征调的民夫们齐心协力,搭建房屋、平整土地。

然而,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一处收容所建设工地,因土地纠纷,当地村民与施工人员发生了冲突。负责该项目的官员焦急万分,立刻向洪承畴汇报。

洪承畴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他对当地村民说道:“乡亲们,朝廷建立收容所,是为了救助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这是一项利民之举。土地使用问题,我们一定会妥善解决,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随后,洪承畴与当地官府协调,按照合理的补偿标准,解决了土地纠纷问题,确保了工程继续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杨嗣昌在物资管理中发现,部分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损耗和丢失的情况。他立刻展开调查,发现是一些运输人员监守自盗。

杨嗣昌大怒,严厉惩处了这些不法之徒,并加强了物资运输的监管措施。他进宫向朱由检奏报此事:“陛下,臣已查明物资损耗和丢失的原因,严惩了相关责任人,并完善了监管措施,以后定不会再发生此类事情。”

朱由检严肃地说:“杨爱卿,物资关乎难民的生存,绝不可掉以轻心。要加强对所有环节的监管,确保物资安全、完整地到达收容所。”

孙传庭在巡视其他收容所建设情况时,发现部分规划的工作场地面积过小,难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

他及时与洪承畴沟通:“洪大人,部分收容所的工作场地规划似乎不太合理,面积偏小,恐影响后续为难民提供工作。”

洪承畴听后,立刻重新审视规划,调整了部分场地的面积,确保能够满足产业发展和工作安排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容所陆续建成。第一批难民开始入住,他们看着崭新的房屋,眼中满是感激。

朱由检带着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来到收容所视察。一位老者激动地跪在朱由检面前,说道:“陛下,感谢您的大恩大德,让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有了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