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第2页)

“郎君,是不是吴王那边又遇到麻烦了?”心思玲珑的武媚娘想到下午来送信的吴王亲卫,好奇问道。

“确实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房俊点头。

“眼下大雪漫天,郎君急也没用!”武媚娘宽慰道。

“郎君不是要出海吗?等到春暖花开,冰融雪化,我们一家人便过去看看,妾身还没去过高句丽呢!”李孟姜柔声说道。

众女也是纷纷点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一家人过去吗?房俊想到杨瑞娘和月宝儿,没来由的脊背发寒。

但见众女兴致颇高,他便没再多说。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今夜乃除夕之夜,宫内大摆宴席,房俊并未前去参加。

先前他在宫里就跟李承乾打了招呼。

吃完晚饭,房玄龄和卢氏便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镇国公府守岁。

没办法,镇国公府女眷太多,加之塞马噶还在坐月子,不宜出门。

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前院燃放烟花。

咻!咻!咻~烟花在夜空爆开,璀璨夺目,看的底下众人惊呼连连。

守到子时时分,众人才纷纷散去回房休息。

而这也意味着,承启五年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年初一春节,房俊难得在家宅了一天。

宫中的元日朝会,他也没去。

大年初二,拜年回娘家。

因家中女眷太多,房俊这一天几乎脚不沾地,光拜年礼物就送出了百车。

好在房家财力雄厚,不然这拜一次年就得脱一层皮呀!

元宵节过后,意味着这年也过完了。

承启五年,正月十六,房家三父子在早朝上,正式向李承乾递交了辞呈。

房玄龄和房遗直、房俊父子仨同时致仕,引爆朝堂,百官们无不震惊。

早朝结束后,消息扩散至坊间,长安百姓得知消息,都纷纷自发前往镇国公府。

有不少性情刚直的寒门士子跪在了承天门外。

其用意不言自明,质问李承乾是不是想飞鸟尽,良弓藏。

李承乾对此大感头疼,直到房俊出手,在大唐日报刊登了一封信。

信上详细阐述了他为何要致仕隐退的缘由,百姓们看到后,都不禁扼腕叹息,随后才结束了这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