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云海(第2页)

  反观李淑,因着皇帝遗诏与母仇,才卷入这权力纷争。她的同盟多是因利而聚,各怀鬼胎。也正因如此,她行事从不管不顾,只求快意从心。在她心中,爱情虽非全部,却占了大半天地,这大概是唯一能滋养其心的东西了。

  这两个女子,一个求他襄助,一个百般阻挠,怕是早已瞧出他心底那点不臣之意。

  忆起李淑那夜决绝的模样,扬言报完仇便生死看淡;再看李漟近日种种,急切的想要判断出自己还有多少转圜的余地,只为辅佐第三代站稳脚跟。

  这般下去,两人怕是很快就要撕破脸皮,火拼一场。

  想到此处,杨炯不禁幽幽一叹,握紧缰绳的手微微发力。前路漫漫,这一场波谲云诡的纷争,又该如何收场?

  不知不觉间,马蹄已至翠华山南麓。

  杨炯不及多言,执起文竹的手便往山间行去,衣袂扫过带露的草叶,溅起一片细碎水珠。

  这翠华山果是钟灵毓秀之地,层峦叠嶂如青锋列阵,直插云霄;嶙峋怪石似蛟龙腾跃,盘踞山巅。

  晨雾未散时,万壑松涛翻涌,碧浪接天,云瀑自峰峦间倾泻而下,恍若仙人抖落的素练,飘飘渺渺漫过千岩万壑。

  自周室以来,此地便是长安墨客文人观云抒怀的绝佳去处。登至绝顶,手可摘云,俯瞰谷底,则见流岚如烟,轻笼层林,“翠华云眼”之名,果然不虚。

  行至山腰,但见清凉寺朱甍碧瓦,半隐于云海之中。

  七重飞檐悬着鎏金惊鸟铃,晨风拂过,叮咚之声与寺内诵经声相和,悠悠荡荡传向远方。

  香客们沿着青石阶拾级而上,岁月早已将石阶磨得温润如玉,泛起柔和的光泽。斑驳的寺墙上,先帝御笔亲题的“云扃霞牖”四个狂草大字苍劲有力,前朝梁皇所书“空翠湿人衣”五字工楷娟秀雅致,字迹虽已历经风雨,却仍透露出往昔的繁华盛景。

  虽误了观日吉时,杨炯仍携着文竹往流云深处行去。

  文竹提着青色纱裙相随,时而如蝶逐流云,时而俯身轻掬雾霭,仰头时又任松间露滴沾湿鬓角。脚下云海翻涌,恰似万顷雪浪铺展,忽而一阵山风掠过,千峰竟如扁舟浮沉于银涛之中。

  行至山坳处,文竹忽的驻足,指着云隙间露出的金顶轻呼:“公子快看!”她鬓边青丝随风轻扬,衬得眉眼愈发灵动。

  杨炯顺着望去,但见佛光金顶半隐于云雾,恍惚间竟真似蓬莱仙山一般。

  二人不再停留,沿着背山小径蜿蜒而上。避开熙攘香客,寻得一处幽僻之地,果然见那热气球早已备好。

  此时云海翻涌正盛,杨炯深知时辰紧迫,待日头高悬,这云涛胜景怕便要消散。

  当下紧忙着手准备,展开气囊,调试竹制吊篮,检查好喷油罐后,只待气囊鼓起时,便可直上九霄。

  文竹双目灿若星辰,全然不觉错过日出之憾,见杨炯正鼓弄球囊,莲步轻移上前,玉指与他共理绳索。

  杨炯唇角噙着笑意,细细叮嘱起飞事宜,待她颔首记牢,才轻扶着将人引入吊篮。

  火焰吞吐间,绸布猎猎作响,热气球在晨风中缓缓升腾。

  文竹攥着竹篮的指尖泛白,直至云絮漫过绣鞋才敢探头张望。杨炯将火油阀轻旋三格,刹那间气流翻涌,托着吊篮直撞入云海深处。

  “抓紧了!”杨炯长臂环过她盈盈一握的细腰,眼见文竹鬓边青丝被疾风卷得凌乱,眼眸中满是宠溺之色。

  脚下云涛忽的裂开缝隙,万千琉璃色在初阳下流转,半透明的云絮如揉碎的月光铺陈开来。远处奇峰刺破云幕,恰似仙人遗落的玉簪,在银涛中若隐若现。

  文竹忽然松开栏杆,赤足踩上吊篮边缘。褪去绣鞋的玉足悬于万丈虚空,雪色罗袜被晨露浸透,薄如蝉翼,恰似两片凝霜的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