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水 作品

第725章 悲欢一盏9:情好日密,一见恨晚(第2页)

但瑾愉安一开口,却让她双眼一亮。不愧是“她”亲手调教出来的,起手高昂开阔,虽然文采不及,却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主题是山,大离十西州的山。[中洲]钟山王气,[西洲]祝融峰峦。[红白州]隔断天险,[阳州]大荒水畔。¨狐,恋¢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两人一人一句,一近一远。一个生在十西州,对这里有无限的热爱。一个来自三山外,对这里雾里看花,赏诗鉴画,半是欣赏,半是想逃。

道是近山不如远山,远山不如隔水山,不如山眠。山眠是舟,是樵,是钟磬,是渔火,是樵径、茶寮、竹扉,八百里烟霞自眠。

词句平仄,流转在二人嘴间,江山盛景,任何一个大离人都不可能不有所触动。他们都迷醉了。

瑾愉安作的最好的一句,当属“青山慵懒褪霞帔,簪髻乱抛羞掩屏”。虽然还有用偏僻词的弊端,但也算可爱,和初见可谓天壤之别。要知道,西年前,相似的情形,她就会说“远看馒头近看塔”。没有注解,谁能想到,这写的是山?

瑾愉安身心舒畅,柳玉楼又何尝不是?教诗,可以教技巧,情感和志向却是双方自己的。两人思维相合,志趣相投,瑾愉安以为是情好日密,柳玉楼却是一见恨晚。她开始想找说书先生的故事原型了,却又怕从说书先生嘴里听到,[羔羊镇]的故事取自几百年前,瑾愉安己经作古。

想到这个可能,明明联句玩得很快乐,柳玉楼却难免悲伤。

而茶楼内,[说书先生]手都在抖,不自觉给了她们篇幅。说书讲究雅俗共赏,他一首为此烦愁,如今得了柳玉楼的点拨,才知道缺了什么。原来在故事和故事之间,世言俗语间,可以插入诗文雅趣,不但不会有损故事性,反而还能更好的传情达意。

在这里,柳玉楼有意仿照《诗经》“兴”的手法。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智慧,不能不让说书先生震颤。

感受到自己做事更顺利,柳玉楼嘴角一勾,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能作诗的配角就是有人气的配角,说书先生不会那么容易让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