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曰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仪同十日拔城(第2页)

此援窦建德,从黎阳带出来的兵马共两万四五千数,去掉伤亡,现可用的约两万三四千。

又这两万三四千步骑中,约有三四千兵,现分散在永济渠以东的各县,由王须达统一指挥,这三四千兵暂不用到清河县城参战,李善道昨日做出今日进军清河的决定后,已给王须达去令,命他只需把永济渠以东的各县看住,使尚未投降的那几个县,不能来援助清河城就行。

再去掉留守漳南、武城两县的各三四百人,李善道准备投入到攻清河城此战的兵力,也就是总共两万人上下,——当然,这是没把郭孝恪所带之黎阳新兵算在内的情况下。

这么多的兵马,加上大量的辎重,不好同时进军。

武城县城离清河县城才百来里远,官道只有一条,如果同时进军的话,可能前部已到清河,后部还没出发,所以最好的进军方式是分为至少两到三部,相次进军。

李善道昨天已经选好了先行出发的部队,由刘黑闼、陈敬儿率领,共五千步骑,今日出发,——就是苏定方适才在大营外时看到的那些出营集合的步卒、骑兵;刘黑闼这一部兵马之后,是辎重部队,由张升、罗忠率领,也今日出发;余下的一万五千人,他自领之,明早出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前所述,在驻地(军府)时的层级编制,和行军作战时的层级编制是是不同的。

在驻地(军府)时,是以团为骨干编制;一个团才两百人,还没有后世的两个普通连的兵员数多,单只驻扎、日常操练时,固是已足以起到管理兵士之用,然若当战时,显然就不足以做为一个“作战单位”使用了,是以,行军作战时,就需在团以上,再编一个行军“大团”。

这个“行军团”的人数,没有固定之数,属於临时的作战编制,通常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编。

比如杨广征高句丽时,兵马众多,打的又是灭国之战,所以他编的“行军团”就大,骑兵两千人一团,步卒八千人一团。

李善道这一回打清河,不算郭孝恪部和王须达统领在外之部,共计打算动用的兵马才两万人,而且打的也不是灭国之战,只是一个清河县城,是以,他当然就没必要编这么大的行军团了。

上次攻薛世雄营时也编行军团了。

打薛世雄营这一仗,共编了大小十好几个行军团。

最大的团是陈敬儿所率攻其西营之团;次则是萧裕所率,截於营北之团和高曦所率之两千人的预备队团;其余的多是两团四百人编以成为的一个行军团,如董法律、王须达所领的都是这样的团,专门负责某段营墙、某片营区的进攻。

这一次,根据攻清河城和攻薛营,作战环境上的稍有不同,在行军团的编制上也做了些变化。

决定不再编陈敬儿所率的那样,担负了某个方面的进攻之任的数千人之大团,因为用不上。

但同时,也不再编只以两个团为一组的行军团,因为清河城的城防远远比薛世雄营坚固,如果仍然只以四百人为一行军团,李善道担心可能兵数会有些不足,当调某行军团上阵,把之投入战场后,也许会伤亡太快,不太好能够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一直保持猛烈的攻势。

故此,经与刘黑闼等的商议,李善道决定,这次打清河县城,按三种标准来编行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