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曰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缘摹迹忐忑安(第2页)

李善道不向他们隐瞒自己的想法,说道:“宾王,我并无打算在稠桑原歼灭屈突通部。此信,我绝非诳他。他如肯相信我,我是真的会让道与他,让他率部去洛阳。”

为何去信屈突通,提出“借道”与他的疑惑,马周、杜正伦才刚得解开。

李善道又来这么一句,他俩不免又是愕然。

杜正伦回想李善道方才交代的书信内容,揣其心思,说道:“明公真的打算借道与屈突通,难道果真是欲借屈突通其部之力,容其与洛阳隋军合兵,共击魏……,李密,以为翟公报仇?”

“此其一也。唐公李渊,贵胄之裔,已入关中,关中豪杰群起响应,而屈突通进不得关,长安迟早为李渊所有。天下根本,无非在二。一则西京长安,二则东都洛阳。两下较之,关中以其四塞之固,遥辔山东之地,复关陇诸贵之根本也,犹胜洛阳。屈突通部骁果数万,多关中人,潼关他既然攻不下,那他如不早走,部众思归,势尽为李渊所得矣!

“已据长安,闻其众现已号称一二十万,其内能战者或不下十万,又得敢战骁果数万,当其时也,宾王、知仁,弘农诸县,扼出关之要津也,他焉不会来争?何以应对?弘农诸县既失,李密与洛阳隋军两败俱伤,再到那时,这个渔夫之利,只怕就要被李渊得去了!

“是故,今我虽将还河内,已不能依我早前谋划,或设法与李建成联兵,共同吃掉屈突通部,或我军自将其歼之,然屈突通部这数万骁果,却不管怎样,决不能由之落到李渊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李善道不但给杜正伦、马周解释清楚了,他为何是真的打算要放屈突通部去洛阳,并且自己的思路也打开了,他沉吟片刻,补充与杜正伦说道,“知仁,我适所说的这些,我不能容屈突通部尽为李渊所得等等此些,你也可写入信中,尽使屈突通知我心意,以解以疑。”

杜正伦、马周听至此,终於完全地明白了李善道愿意借道,放屈突通去洛阳的缘故。

李善道的想法,是他俩一点都没有想到的。

两人低下头,分别思索了一会儿。

杜正伦说道:“可是,明公,仆尚有一虑。虽明公放其东走洛阳之心是真,并非诓骗,后有李建成等部,前行则为陕县、桃林两县相夹,再是书信诚恳,屈突通他会敢相信明公诚意么?”

“第一,我已言明,昏君,我是反定了,放他东走洛阳,不是为降隋,我与他仍是敌我;第二,我这么做,是要为故主报仇;第三,并且也是不为李渊得其部众,从而威胁到我弘农诸县;第四,我后日就要还河内,屈突通至时定会闻听。这四条,应当就已能释其大多的疑虑。

“又此外,第五,屈突通其人,我略知之,非到力尽之时,他非放弃之人。日前细作侦报,其军中已有劝其降者,他怎么回答的?他哭着说,‘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又每自摩其颈,自言,‘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他是要做忠臣的人。

“於今他走投无路,我给了他一线生机,不敢说有十成把握,他被逼无奈,於下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只得选择相信我的可能性,却也少说有个七八成。至若……”

话到这里,李善道语声稍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