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曰 作品

第九十一章 新兵编前先选吏(第2页)

同时,李善道又令杨粉堆等,混入饥民中,向饥民们说:“储粮再多,总有粮尽之时,因此,与其指望一直靠粮仓取粮过活,留守李二郎刚得了武阳郡,沃野千里,田地多荒,又闻李二郎素来仁义,爱民如子,不如央求他,将咱们置到武阳,给咱们分田分地,则是个长久之计。”

却乃是借这再次开仓放粮之机,先在分粮办法可能有变这方面,给饥民们打个预防针,然后又把武阳郡抛出来,试一试饥民中的民意,看看有多少人愿迁武阳。

尤其后者,也算一箭双雕。

既试了民意,在饥民中造成了“迁置武阳,好处多多”的舆论,又若上书到了徐世绩处后,李密犹豫要不要把饥民迁到武阳,则那时候,即便可此民意再上书,促使李密不得不允从之。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谁不想有块自己的地?

黎阳仓外的数十万饥民,固其中有部分,是本有些地的自耕农,因其地被洪水等天灾、或贼乱等人祸给祸祸了,从而沦为饥民,但大部分,却都是本来无地,给地主们做佃户的贫雇农。

“武阳郡有田,如愿迁武阳,可得李二郎均田”的消息,在饥民中就像是长了翅膀,一两天而已,就传遍了数十万饥民。到第三天、第四天时,以至有的饥民,在取粮的时候,已开始大起胆子,问仓城的管理吏员:这事儿真不真?真的是李二郎打算把武阳的荒田分给饥民?

饥民们的询问,很快被李善仁告诉了李善道。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善仁等,上个月时,就被徐世绩派人,送来了黎阳。

作为李善道的兄长,沾李善道的光,尽管李善仁在义军中,一点功劳没立过,严格的说,他甚至不是义军的人,刚即魏公位那会儿,出於安抚、稳固、收揽瓦岗本系诸将人心的缘故,李密给李善仁也任了官职,官职任得且不低,任他为了正六品的翊军将军,这是个散号将军。

隋之官制,有“散实官”、“文散官”、“散号将军”等之别,散号将军最高的就是正六品了。

到了黎阳仓后,郭孝恪主动提出,管理粮仓的干吏缺乏,李善仁可以任个职务。

李善道因就把“仓城丞”此职,经过李密的允可,任与了李善仁。

李善仁挺高兴,说道:“阿奴,反响很好,都有饥民问到俺们这儿了。看来,大部分饥民还是愿意迁去武阳郡的。就是魏公那儿,何时能下旨到?魏公不会不允可吧?”

“魏公应不会不允可,只是何时令旨能到,这就说不好了,得看徐大郎何时能找着机会进禀。”

李善仁问道:“徐大郎处,有回信了么?”

“估算路程,上书当是刚到洛口城,徐大郎便有回书,也得再等个三四日。”

李善仁端起茶汤,抿了口,抬眼看了下李善道,又抿了口茶汤,又看了下李善道。

“阿兄,是不是还有别的事?”

李善仁见堂中无人,便就摆出苦口婆心的样子,说道:“阿奴!徐大郎是个体贴人,上个月,不仅亲自派人,送了俺来黎阳,一道还把王公一家给送来了。阿奴,你前时在武阳郡,忙,也就罢了,如今你回黎阳了,这都回来几天了?却一次也没去过王家!前天,王公来找俺了,提了不少礼,见着面,啥也没说,但他的意思,俺能不知?阿奴,你去他家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