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妙语可解诸臣忧(第3页)
堂中众人彼此相顾。
宋金刚适才没有发言,可他也是赞成魏征等的意见,便问道:“大王,这是为何?”
“宋公,你在雁门,见刘武周帐下人物何如?部曲何如?雁门等地民生何如?”
宋金刚答道:“已向大王进禀过了。刘武周帐下文武,文以杨伏念、苑君璋等为谋主,武以尉迟恭、寻相等为将。杨伏念本一卫士,苑君璋不识文字,其二人谋略,远逊长史诸公;寻相诸辈,唯尉迟恭勇猛能战,高满政稍有主张,余皆匹夫,亦远逊刘总管等。其帐下部曲,汉胡混杂,军令不肃,郁射设等骄横跋扈,汉将、汉卒常常受彼等欺辱,互相间颇有积怨。至若民生,雁门等地凋敝,刘武周不能约束胡骑,任由他们掳掠,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李善道点了点头,与魏征等人说道:“若用‘南北夹击’此略,我军虽有不利,太原或为刘武周暂时得据,然刘武周外赖突厥,内部矛盾重重,士民怨声载道,此对我军却是有利!因此,我以为,便何妨先将太原让与他,待河东南部诸郡为我所得,再谋太原?公等以为何如?”
薛世雄有点不理解,说道:“大王,臣有一疑。”
“公请说。”
薛世雄就问道:“方今北方之势,已俨然三分鼎足。李渊窃占关中、河东;李密猖獗於洛阳;大王雄踞河北。大王已与李密仇怨,若再攻河东,与李渊交恶,只怕将会两面受敌,此其一;河东如能为大王尽得,这一场河东之战,打之也可,可现刘武周不肯我军兵入雁门,改而建议‘南北夹击’,此是河东纵下,太原也不能为大王所有,又一旦大王再谋太原,势必与刘武周也将成敌,此其二。大王,这不是处处树敌么?臣所疑者,即在此也。
“臣之愚见,既然现下没有把握占取太原,而河北又才得,何不便暂息攻战,先稳固河北根基,其后待有时机,视观天下变,再图谋策?”
说来说去,薛世雄还是不相信李善道之前与他们说过的“洛阳、江都将会生变”之此判断。
故而,他才会有现在这个“处处树敌”的疑虑。
必须得承认,在不知道“江都将会生变”这件事的前提下,薛世雄的顾虑不无道理。
所谓“远交近攻”,争雄天下,最怕的就是处处树敌,处处树敌就会把自己这方势力搞成众矢之的,实力再强,难以持久;最好的策略是结盟分化,集中力量,逐一击破。
像李善道而下这么干的,他实际上正就是在“处处树敌”,并且,他树的还都是强敌!一个李密、一个李渊,谁个不是名动海内、实力强盛?若再加上刘武周,——刘武周的实力可能不很强,内部可能也不稳,可他背后是号称控弦百万的东突厥!三面受敌,形势必将危矣。
……
顾看魏征、屈突通、窦建德、宋金刚诸人神色,李善道瞧得出来,他们虽未明言,却对薛世雄的顾虑,也肯定俱是认同。魏征不是降将,是心腹,表现得最为明显,面带忧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