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黑牛皇帝(第3页)
胡亥在田里忙活,他身边还有几个太监跟在后面种小麦。
田埂边上,还坐着几个气喘吁吁、浑身脏兮兮、却一脸欣慰之色的老博士。
守护胡亥的卫士,都藏在人群中。
“走吧!”赵高跳下马车,带着一肚子疑惑,继续往南走。
事实上,不仅赵高对胡亥的行为感到震惊。
宫内的文武百官,听说二世皇帝的所作所为后,也一脸匪夷所思。
“耕籍礼我晓得,可耕籍礼不是在春分时节吗?而且,每次耕籍礼,文武百官都要参加。要提前好几天准备,声势浩大,礼仪繁杂。
哪能想走就走,走进田里,撸起袖子与裤腿,就开始犁地?”李斯疑惑道。
冯去疾倒是知道一点内情,道:“陛下要当圣君,又不知该如何做,便请教叔孙通。
叔孙通教他试一试劝课农桑,陛下欣然从之。”
李斯越发奇怪,道:“要当圣君,当学圣人之教诲。叔孙通那群博士,装了一肚子的圣人典籍,为何鼓励陛下去耕田?”
冯去疾道:“你当他们不愿教陛下儒家经学?但凡陛下点头,他们一定乐意之至。
可陛下静不下心,硬要去宫外走一走,要体察民情,要.用陛下的话说,做学问如练武,在宫里读圣贤书,是静功;去外面干些实事,叫‘动功’。
他喜欢练动功,要叔孙通他们教他用实践活动,来践行圣人之道。”
见李斯还皱着眉,冯丞相又笑道:“今年夏天,荥阳一带遇到水灾,粮食歉收。
陛下亲自下地种小麦,的确可以鼓舞人心,督促百姓加紧时间垦荒种地。
同时还为陛下赚了不少好名声。
这不比大白天还在后宫与妃嫔们厮混,要好多了?”
“这倒是事实。我只是不理解。”李斯道。
“咱们只需盯紧陛下的操行,不犯错就行了。其它的琐事儿,让叔孙通他们去管吧!跟着叔孙通那群儒生,我们最不用担心陛下学坏。”冯去疾道。
半个月后,李斯感觉胡亥大帝被叔孙通他们教坏了。
因为胡亥已经耕田半个月了!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下地,一直耕田到天黑。
他不仅耕完皇庄位于驰道边的五百多亩麦田,还寻找失去壮丁的孤寡之家,帮他们耕田种地。
今天胡亥甚至找到他,让他调整一下“十年仁政”,争取为每户人家铸造一口铁犁。
“木犁也能拉,但太费力。朕亲自尝试过八十六种犁,觉得这种造型的铁犁拉起来最省力。”
胡亥大帝提着一口铁犁来见李丞相,把李丞相都看呆了。
不仅是胡亥大帝的行为,还有他的形象。
胡亥大帝贪早摸黑地耕地,已经从一个白脸小生,变成个黝黑壮汉。
他这会儿穿着草鞋,没有穿长袍,和百姓一样穿着裤子,袖子也裁剪短了。
非常干练,很适合干活,却非常不符合皇帝的仪态。
“陛下,你为何如此喜欢耕地?最近民间百姓都给你取了个外号,叫‘黑牛皇帝’,你晓得不?”
李斯咽了口唾沫,有些怀疑胡亥被什么东西附体了。
“当然,‘黑牛皇帝’并非侮辱,臣更加没有否定你耕田的意义。
臣派人调查过,自从陛下开始耕田,您在附近几个郡的民间口碑,明显好了很多。
只是您如此热衷于耕田,臣很疑惑。”
胡亥一听这话,脸就苦了,眉头也皱了起来,“唉,朕并非喜欢耕地,实在是农桑乃国家之本。
目前朕还没找到比这更重要、更急迫的事儿。”
他也想找个轻松点的赚取信念之力方式。
比如,每天在宫里巡视一圈,侍卫、宫女、太监,都对他越发敬畏。
可他若带着仪仗队与禁卫军,在街上游逛,导致街道被封锁、被清扫,店铺被迫关门,百姓不能随便外出一定会被认为是打扰百姓、靡费巨大的昏君行为。
第一天见到他逛街,让百姓见到自己,或许能收获一些浅薄的信念之力。
可百姓已经被扰乱了生活,第二次、第三次他必定重蹈“金钟殿泄密案”的覆辙,惨遭信念反噬,走火入魔,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