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4章 请罪(第2页)

“他们不会就此罢休。”他低声自语。

沈若曦走到他身边,手中依旧握着那枚芯片。她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却坚定如初:“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我不知道。”林墨的声音低沉,“但我有种预感,‘新纪元联盟’真正的计划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时,通讯器响起,雪狼的声音传来:“林墨,我们收到了一个奇怪的信号。”

“什么信号?”林墨眉头一挑。

“来自深海基地的残余频率,似乎是一段加密信息。”雪狼顿了顿,“但奇怪的是,这段信号不是来自‘新纪元联盟’的任何已知频道。”

林墨心头一震:“能破译吗?”

“正在尝试。”雪狼沉默片刻,“不过这信号像是某种召唤。”

“召唤?”沈若曦眼神微变。

林墨没有说话,只是盯着远方的海平面。那里,乌云未散,风暴尚未结束。

---

数小时后,潜航舰返航至南美基地。林墨一行人刚下舰,就被李辰急匆匆地迎了进去。25′[?4?}?看·?书?* §)更?新d最)??全¢

“情况不对。”李辰神色凝重,“我们在回程途中接收到几组异常卫星图像。”

他调出屏幕,一幅全球地图出现在众人眼前。多个红点闪烁不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关键城市??纽约、伦敦、东京、莫斯科、上海

“这些是‘新纪元联盟’曾经活动过的区域。”李辰指着地图,“但现在,它们全部出现了能量波动。”

“能量波动?”陈远皱眉,“和‘涅?计划’有关?”

“不止。”李辰放大其中一处红点,“这是我们设在东京的情报站刚刚传来的报告??当地一座废弃研究所突然启动,系统自动恢复运作,甚至有未知生物体被激活。”

“生物体?”林墨瞳孔一缩。

“是的。”李辰点头,“据描述,那些生物体像是人类改造后的产物,具备高度智能与战斗能力。”

沈若曦的脸色越发难看:“他们把‘涅?计划’的技术扩散到了其他区域?”

“不。”林墨缓缓开口,“这不是扩散,而是复制。”

众人一怔。

“他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单一地点。”林墨目光冷峻,“而是整个世界。”

“你是说”沈若曦声音微微发颤,“他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布下了‘种子’?”

“没错。”林墨点头,“而我们摧毁的那个海底基地,只是其中一个节点。”

气氛骤然沉重。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现在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组织。”雪狼缓缓道,“而是一场全球性的危机。”

林墨深吸一口气:“我们必须尽快查明所有异常信号的来源,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新纪元联盟’到底还藏了

多少个这样的节点。”李辰语气凝重,“而且,现在各地政府也开始察觉到异常,他们可能会介入调查,甚至对我们产生怀疑。”

“那就抢在他们前面。”林墨果断下令,“沈若曦,继续破解那段神秘信号;雪狼,你带队前往东京,调查那座研究所;我和陈远去莫斯科,看看那边的情况。”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行动迅速展开。沈若曦留在基地,夜以继日地分析那段神秘信号。与此同时,林墨和陈远乘坐专机飞往莫斯科,雪狼则带领另一支小队奔赴东京。

---

莫斯科郊外,一座被遗弃多年的军事设施内,林墨和陈远悄然潜入。这里曾是苏联时期的秘密研究基地,如今已被时间遗忘。

“根据情报,这里的地下实验室最近出现了异常能量反应。”陈远低声说道。

“走。”林墨点头,两人沿着坍塌的楼梯深入地下。

越往下,空气越冷,墙壁上结满了冰霜。最终,他们来到一扇厚重的金属门前。

“门锁已经失效。”陈远检查了一下,“我们可以强行突破。”

林墨却伸手按在门上,闭上眼,感受着什么。

忽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道画面??

黑暗之中,无数机械手臂缓缓移动,一个巨大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人形生物,双眼紧闭,仿佛沉睡。

“里面有人。”林墨睁开眼,语气笃定。

“不可能。”陈远皱眉,“这座基地早就废弃了。”

“可它现在醒了。”林墨冷冷道,“准备。”

轰??!

门被炸开,浓烈的寒气扑面而来。林墨和陈远迅速冲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瞬间僵住。

实验室中央,数十个透明舱体整齐排列,每一个里面都漂浮着一个人形生物。他们的身体被机械部件包裹,皮肤呈现出诡异的青灰色。

“这些都是克隆体?”陈远震惊。

“不。”林墨走近一个舱体,仔细观察,“他们是‘涅?计划’的失败品。”

就在此刻,舱体突然亮起红光,内部的人形生物猛然睁开双眼??

一双双冰冷的机械瞳孔直勾勾地盯着他们。

“糟了!”陈远拔枪。

砰!砰!砰!

枪声在密闭空间内回荡,舱体接连破裂,克隆体纷纷苏醒,发出刺耳的嘶吼。

“快撤!”林墨大喊。

两人边战边退,终于冲出实验室,引爆了入口通道。

轰隆??!

整座基地陷入剧烈震动,墙体崩裂,碎石不断落下。

“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陈远喘着粗气。

“他们在制造‘新人类’。”林墨眼中闪过一丝愤怒,“‘新纪元联盟’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掌控世界,而是重塑人类。”

“重塑?”陈远一愣。

“他们想要淘汰旧人类,创造一种新的存在。”林墨咬牙,“这就是‘涅?计划’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