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野战(第2页)

为了解决\"神机营\"的行动迟缓且发射周期较长的弊端,昔日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便通过大量的实战,结合当时大明军中流行的火器,专门命令工匠打造了后来让蒙古鞑子和女真人闻风丧胆的\"三眼神铳\"。

所谓三眼神铳,便是将火器和长枪彼此结合,一头为枪芒,一头可装填火药,负责在冲杀之前放枪。

因为这兵刃所能容纳的火药拢共可以发射三次,所以被李成梁命令为\"三眼神铳\"。

尽管这\"三眼神铳\"在正面战场取得了煊赫的战绩,不过碍于其高昂的造价,并未能够大量应用于军中,唯有李成梁麾下最为精锐的数千铁骑们方才得以拥有。

也正是靠着这杀伤力惊人的\"三眼神铳\"以及训练有素的数千铁骑,李成梁方才坐稳了辽东总兵的位置,乃至于拥有了\"拥兵自重\"的资本。

时隔多年,曾追随在李成梁麾下的\"辽东铁骑\"们早已物是人非,但当时使用的\"三眼神铳\"却得以保存下来,并被顺利继承其\"政治遗产\"的祖家接收。

\"封妻荫子,就在今日!\"

略有些躁动的晃了晃身子之后,祖大寿默默举起手中紧握的长枪,发出声嘶力竭的低吼。

此时远处天际线上已然出现了一道黑色浊流,建奴犹如野兽般的嚎叫声清晰可闻。

\"大明万胜!\"

似是为了回应祖大寿的怒吼,黄得功也不甘示弱的抽出腰间长刀,朝着位于其左侧的京营骑卫们喊道。

为了应付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建州女真,在他们奉命出京之前,天子专门授意军器局,将最先研制的一批火铳交付于他们。

与以往形制规格较长,不利于携带,且准度有限的火铳所不同,这批据说是由工部尚书毕懋康亲自指挥打造的火铳仅一尺长,且发射时间大大降低,最是适合当下这等情况。

\"放!\"

望着眼前越来越近的女真建奴,立于原地多时的官兵们终是听到了等待多时的命令,并下意识的扣响了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