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兰州肃王(第3页)

一般来说,朝廷为了节省开支,在前任宗室藩王病故之后,通常不会第一时间允准\"世子\"即位,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由头,拖上几年之后,方才允其袭爵。

但兴许是眼前的朱识鋐与当今天子年纪相仿,仅差一岁的缘故,那位在市井间被诟病为\"冷血\"的年轻天子却是没有做半点耽搁,十分痛快的让朱识鋐袭爵,并领到了俸禄。

若非如此,他们肃王府恐怕真的要靠着变卖府中物件度日了。

\"马场那边,可都点验完了?\"

\"这眼瞅着就到年关了,切莫让手底的人偷奸耍滑..\"

怅然许久,存心殿内的沉默再度被打破,年仅十八岁的肃王朱识鋐转而朝着自幼看管自己长大的心腹伴当询问道。

他们肃王府之所以自国朝初年开始,便被历任大明天子所忌惮,除了兰州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战力剽悍的\"肃王卫\"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肃王府节制的诸多马场。

不同于由大明户部和御马监提督的马场,这些分布在黄河上游,天然水草丰足的马场乃是他们肃王府为数不多的\"私产\",而且战马的质量远远优于朝廷那些参差不齐的劣质马。

正统年间,在\"土木堡之变\"过后,景泰皇帝下令天下宗室\"勤王\",诸王皆是以钱货搪塞,唯有彼时的肃王朱赡焰当即上供三千匹战马,兵在\"肃王卫\"抽调五百精锐,赶赴京师。

只可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肃王府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一直有些紧张,这些生长于天地间,品种不断被改良的战马也未能应用于边军,只能廉价的作为\"牲畜\",用作和民间商人贸易之用。

\"殿下放心。\"

\"奴婢已是安排妥当。\"

\"另外,奴婢已然按照您的意思,将奏本送至京师..\"片刻之后,老太监如鬼魅般的声音于宫殿中幽幽响起,神情颇为恍惚。

如今辽东战事吃紧,朝廷正是需要战马的时候,只希望紫禁城中的那位年轻天子,能够放弃过往百余年时间里,朝廷对他们肃王府的偏见。

他们肃王府,实在是太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