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投桃报李

\"陛下,如此军国大事,哪里是奴婢敢随便置喙的..\"\"陛下若有疑虑,可召朝中大臣共议。\"

就在朱由校思绪微微有些紊乱的时候,司礼监掌印略显惶恐的声音便在暖阁中响起,其枯瘦的老脸上满是受宠若惊之色。

虽说\"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早在永乐年间,便被成祖朱棣废黜,享有\"批红\"大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渐渐在民间有了\"内相\"之称呼,但除却那正统年间的王振,谁敢在在军国大事上指手画脚?

更别提眼前的年轻天子一向乾纲独断,将\"皇权\"贯彻到了极致。

\"唔,说的是。\"

\"那便将诸位先生们叫进宫中,共同讨论一番吧。\"

沉默少许,年轻天子略显凝重的声音于暖阁中响起,但司礼监掌印却并没有像往常般躬身应是,而是露出了一抹迟疑之色,犹豫道:\"陛下?\"

今天已经是除夕了,虽说朝中大臣们仍在各部当值,但恐怕早已无心办差,皆是盼望着待会太阳落山之后,回家陪同亲眷家小共度年关。

此刻突然召集诸位朝臣进宫议事,会不会有些\"不近人情\"?

\"时辰尚早。\"

\"不会耽误诸位先生太多时间的。\"

\"去办吧。\"

抬头瞧了瞧窗外依旧悬于穹顶的烈阳,朱由校转而沉闷的吩咐道,清冷的声音不容置疑。

\"奴婢遵旨。\"躬身应是之后,老太监蹑手蹑脚的转身告退,而年轻天子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身前的舆图之上,眼神迷离。

这疆域广袤的西北可不仅仅有朝廷求之不得的战马,还有数以十万计的边军将士,以及终日背朝黄土,却依旧难以糊口的百姓们。

算算日子,距离那场令人骇人听闻的\"陕西农民起义\",也仅仅只有四年不到的时间了。

...

...

\"臣方从哲,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约莫小半个时辰过后,暖阁中保持了多时的沉默被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所打破,内阁首辅方从哲率领着在文渊阁当值的朝臣们,神情略有些凝重的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