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问责陕北(第2页)

若是仔细翻阅,诸如此等前后矛盾的奏本简直数不胜数,气得朱由校连续几天都未能睡过一个好觉,生怕窗外仍在随风摇曳的雪花,便是压倒陕北当地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都瞧出来问题了吗?\"

半晌,随着窸窸窣窣的私语声渐渐消失不见,朱由校余怒未消的声音便再度于暖阁中响起,其蕴含着寒芒的眸子也是自窗外收回,转而在诸位朝臣的脸上掠过。

\"回禀陛下,臣请自督查院和吏部挑选巡按御史,即日赶赴陕西巡按。\"

扑通一声,内阁首辅方从哲和次辅刘一璟便是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地,沧桑的脸上流露出浓浓的惶然之色,斗大的汗珠也是顺着额头滑落。作为大明朝的阁老,或许在处理具体政务的时候,所展露出来的能力各不相同,但其政治嗅觉及政治眼光却异常敏锐。

尤其是似方从哲和刘一璟这等年轻时曾在地方上历练多年的\"干臣\",瞬间便察觉到了这些奏本的不同之处。

假若只是对治下的天灾隐而不报也就罢了,他们刚刚分明从那些奏本的字里行间捕捉到,地方上还存在着土地兼并严重,百姓食不果腹,甚至边军士卒欠饷,乃至于哗变的情况。

这些胆大妄为的西北官吏们,这是要在不声不响间,将天捅破呐。

\"巡按御史?\"

\"这陕北的吏治,已是从上到下烂到根子里了,巡按御史有什么用?!\"

\"这些早已沆瀣一气的官员们已是敢欺上瞒下了,还会在乎朝廷的巡按御史?\"

顷刻间,气氛剑拔弩张的暖阁中便是响起了朱由校气急败坏的怒吼声,其清瘦的脸庞也是随之扭曲起来,引得暖阁角落处的宫娥内侍们尽皆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在他们的印象中,这还是天子自即位登基以来,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

\"还请陛下息怒!\"

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压力,暖阁诸臣皆是不敢与朱由校犀利如刀的眸子对视,纷纷膝盖一软的跪倒在地,口中呼喝声不断。

\"息怒有什么用?!\"

\"朕来告诉尔等,就在几天前,朕碰到了一位自陕西白水县而来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