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面授机宜(第2页)

实话实说,太祖制定的\"军屯\"制度在开国之初,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极大程度的节省了朝廷的开支,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军屯\"制度便渐渐名存实亡,原本应归属于\"军户\"所有的田地尽皆被军中将校抢夺侵占,而理应认真操练,保家卫国的将士们也沦为了背朝黄土的\"佃户\"。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号称\"传庭死,而明亡\"的陕西巡抚孙传庭,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声望,并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便拉起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秦军\",其根本原因便是这位心性果断的\"干臣\"敢于打破常规,向大明边军传承了两百余年的利益阶级动手,结合陕西当时已是战火纷飞的局势,大力推行\"清吞充饷\"的政策。

将原本被军中将校贪墨的土地,尽皆收缴查处,用以支付麾下将士的军饷。

眼前这位同样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文官,能否像孙传庭一样,拥有打破陈规的魄力和手段呐?朱由校的心情很是忐忑。

\"回陛下,延绥,宁夏,甘肃三地的军屯早已被军中将校和当地士绅瓜分完毕,唯有陕西镇尚保留有些许土地。\"

在朱由校失望的眼神中,心神恍惚的梅之焕涩然回应,心中同样无限感慨。

距离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役\"这才刚过去不到三十年,但西北边镇的局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辽镇建奴崛起,朝廷不断自九边重镇抽调精锐,将原本在当地军中的\"刺头\"悉数调往辽东。

此消彼长之下,这些在西北边镇势力深厚的将校们更是无所畏惧,肆意而为。

\"爱卿到任之后,可有良策。\"就在梅之焕暗自感慨的时候,朱由校略显紧张的声音便是再度响起,其目光也是死死盯着眼前略有些不知所措的文官。

\"回禀陛下,\"闻言,梅之焕先是一愣,随后脸上便露出了一抹狠辣之色,像是做出了某种重大决定一般,郑重其事的跪倒在地:\"臣欲效仿陛下昔日整饬漕运之策,亲自核查检验三镇军田,并将贪墨的将校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