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夜战(第2页)

因为光线实在是过于昏暗,即便马世龙努力将眼睛睁大,却也难以判断出藏匿于黑暗中的建奴兵力以及具体位置,额头上不知不觉间便涌现了斗大的汗珠。

己方阵型虽是严谨,但若是被建奴贸然杀至近前,仍存在"一触即溃"的风险,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将这些来势汹汹的建奴提前射杀,将己方的优势发挥出来。

"放枪!"

又过了几个呼吸,随着耳畔旁的喊杀声愈发凄厉,参将马世龙终是承受不住这扑面而来的压力,其略有些颤抖的咆哮声也是在军阵中炸响。

砰砰砰!

话音刚落,早已准备就绪多时的火枪手们便毫不犹豫的点燃了手中的火铳,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也是随之在黑暗的天地间炸响。

借着弹丸爆炸而产生的刹那光亮,马世龙等将校清楚的瞧见,原本纵马疾驰的建奴们纷纷在惨叫声中跌落于马下,如泰山压顶般的窒息感也是荡然无存。

"再放!"砰砰砰!

其实不待马世龙等将校下令,训练有素的火铳手们已然完成了第二轮齐射,瞬间升腾而起的黑色硝烟不仅阻碍了众人的视线,也将刚刚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所吞噬。

虽然相比较传统的弓弩,大明的火器在射程和威力上均是拥有着绝对的优势,但装填速度过慢却是其不容忽略的弊端。

尤其是在面对以齐射能力见长的游牧民族的时候,这些相对笨重的火炮往往难以发挥出预想的效果,继而被游牧民族冲至阵前,一触即溃。

为了解决装填速度过慢所带来的弊端,常年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在结合了自身的经历,以及彼时大明工匠的技艺之后,创建了"三段式"的射击方式,以提高火铳的攻击效率。

在永乐年间正式问世以来,这"三段式"的射击方式已然在大明军中持续了两百余年,一直没有被淘汰,足以证明其价值。

砰砰砰!

说话间,第三轮枪炮声响起,眼神冰冷的火铳手们在发射完毕之后,毫不犹豫的侧身离去,将刚刚的位置让给身后的长枪手们,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火铳发射完毕,接下来负责抵御女真建奴的担子,便压到了藤牌兵和长枪兵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