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朝鲜使臣(第2页)

朝鲜作为大明的宗主国,其国内的权力交接,君主更迭均需要得到朝廷的册封和承认。

若是不出意外,此刻出现于远处天际线上的朝鲜使臣们,便是为了那发动政变夺权的绫阳君李倧而来。

想到这里,跟在杨涟身后的几名礼部官员便是露出了耐人寻味的神色。

而依着过往的惯例,每逢朝鲜使臣觐见,朝廷都会令礼部侍郎相迎,若是赶上两国关系密切的时候,还出现过阁臣亲自相迎的情况。

虽说随着东林大佬孙慎行卸任礼部左侍郎,朝廷至今没有委任新的侍郎人选,但代掌礼部的尚书何宗彦尚在朝中。

可这一次,天子却是打破常规,仅以官阶为五品的翰林学士杨涟相迎,此举无疑是在侧面表达对朝鲜的不满。

...

...

自万历四十四年开始,因为辽东腹地被女真建奴所占据的缘故,大明和朝鲜之间的来往方式便由之前的\"陆路\"转变为\"海陆\",此举不仅花费巨大,而且会额外浪费几天功夫。

故此按照时间推算,眼下出现在官道尽头上的朝鲜使臣们,极有可能是半月前便从朝鲜本土动身。

约莫小半炷香过后,在官道两侧诸多百姓恍然大悟的眼神注视下,浩浩荡荡的车队缓缓停滞,为首的使臣也在身后随从的搀扶下,神情莫名的兴至杨涟等人身前,声音沙哑的拱手道:\"下国朝鲜使臣李庆全,见过天朝上官。\"

说话间,这名瞧上去约莫五十余岁,自称为\"李庆全\"的朝鲜官员脸上便是涌现出一抹转瞬即逝的愤恨。

作为\"绫阳君\"李倧在潜邸时期的心腹肱骨,他虽是没有参与到那场心惊肉跳的\"政变\"之中,但依旧被委以重任,奉命出使大明,寻求得到明廷的承认和册封。

毕竟无论放在何朝何代,绫阳君李倧的行为都是毫无争议的\"谋逆\",政权的正统性存在争议和质疑。

若是没有明廷为其背书,李倧即便能够通过排除异己的方式掌握王权,也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