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燧发枪(上)(第2页)

\"多日不见,此地倒是愈发雄伟壮观了。\"

翻身下马,众人簇拥着朱由校不断前行,而因朝局纷争不断,心情颇有些阴郁的年轻天子也终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无论是辽镇的建奴,还是西南的土司,亦或者山东兖州的白莲叛军,均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军器局的\"脱胎换骨\",近两年生产的火器火铳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粗制滥造,惹得军中士卒避之不及。

\"臣毕懋康、徐光启、孙元化、李之藻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就在朱由校对着右手方向一处工坊起了兴趣,准备近前观瞧的时候,耳畔旁突然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呼喝声,放眼瞧去只见得几位官员领着些工匠侍卫姗姗来迟,面上的表情很是兴奋激动。

\"免礼平身。\"

对于眼前由自己亲手提拔的肱骨之臣,朱由校自是不会陌生,就连那孙元化也是他钦点的武科\"榜眼\",如今正在工部行走,唯独后面这自称为\"李之藻\"的文臣瞧上去有些眼神。

似是瞧出了天子脸上转瞬即逝的疑惑,与李之藻私交甚好,相识数十年的徐光启赶忙上前,主动介绍道:\"启禀陛下,李大人精通西学,对于火器之道也颇有研究。\"

\"前些时日,由臣和毕大人共同举荐,经内阁允准之后,调回京师工部任职。\"

话音刚落,从旁陪伴朱由校的司礼监掌印也适时上前,在天子耳中低语了几句,轻声介绍了李之藻的\"履历\",以免君臣之间过于陌生。

毕竟李之藻此前虽然也是有资格身着绯袍的四品官员,但其长期在地方上任职,担任治理河道的工部郎中?,于朝野间实在没有多少存在感。

\"原来如此..\"

听了徐光启和贴身大伴王安的介绍之后,朱由校终是对眼前颇有些惶恐的老臣有了初步的认知,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和煦真挚了许多。

精通西学好啊,而且还善于治理河道?

他可不是朝中那些固守成规的迂腐之辈,最欣赏的便是像李之藻这种既有一技之长,又能够主动\"取长补短\",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

\"诸位卿家免礼平身。\"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挥手唤起眼前跪倒一片的臣子和工匠们,并在徐光启的介绍下,与几名\"表现出众\"的工匠寒暄了几句,惹得那几名工匠激动到无以复加,乃至于有些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