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手段

午时三刻。

在西山脚下"检阅"完即将出征,赶赴西南坐镇的京营虎贲之后,大明天子朱由校顾不上因为纵马疾驰,而隐隐有些作痛的双腿,于乾清宫暖阁再次召见以内阁首辅方从哲为首的文武群臣。

"陛下想要让三省总理代掌征南将军印玺?"许是没有料到天子竟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候"自乱阵脚",暖阁中正襟危坐的朝臣们顿时面面相觑,首辅方从哲的眼中满是愕然。

从初代"西平侯"沐英奉旨坐镇云南开始,沐氏家族便以"征南将军"的身份掌管云南的中军卫所,成为同时兼顾"武勋"和"将门"两层身份的封疆大吏。

与此同时,作为这大明朝的首辅,他内心十分清楚这号称永镇云南的沐氏家族,与朝廷中枢之间的关系,其实远不像民间百姓想象中那般"和谐"。

洪武二十五年,坐镇云南多年的沐英因为接连遭受"义母"马皇后和"义弟"朱标猝然长逝的噩耗,于昆明西平侯府病逝,导致云南的行政权力和军事权力一度出现中空。

为了能够让位于帝国西南版图的云南完全处于朝廷的控制之下,太祖朱元璋继续秉持"诸王坐镇"地方的策略,将原本封地在陕西岷州的岷王朱楩改镇云南。

此后几年的时间里,朱楩与沐英的长子沐春和次子沐晟因"军权归属"先后爆发过多次冲突,但紫禁城的太祖朱元璋始终不闻不问,对朱楩在云南"夺权"的行为予以默许。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太祖朱元璋撒手人寰,年轻气盛的建文帝开始着手"削藩";值此关键时刻,已经袭爵成为新任西平侯的沐晟果断上奏建文帝,声称朱楩在封地上拥兵自重,似有谋反之意。

消息传回南京,正愁不知该以何等由头发难的建文帝犹如柳暗花明,顺理成章的下旨将朱楩废为庶人,押回京师看管,云南的最高权力重新落入沐氏家族之手。

四年之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下旨恢复原有诸王的全部待遇,岷王朱楩也得以重回云南坐镇,并"不知悔改"的与沐氏家族爆发冲突。

不过此时的沐晟已经完全掌握了云南的军政大权,在军中毫无根基和威望而言的岷王朱楩完全无法与沐晟所抗衡,最终黯然离开了云南。

此后十余年间,成祖朱棣也曾试图将自己麾下战功煊赫的次子朱高燧改封至云南,借此削弱沐氏家族在云南当地的影响力,但因朱高燧觊觎皇位,始终不愿离京就藩,使得沐氏家族得以永镇云南。

"黔国公沐昌祚病重,其孙不学无术,怕是难堪大任.."在窸窸窣窣的讨论声中,朱由校轻轻颔首,似乎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决定,将会在云南当地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陛下所此话有理,但黔国公府终究世镇云南,在当地土司心目中的影响力不可替代,这征南将军也一直是由历任黔国公所担任.."犹豫片刻,首辅方从哲涩然回应,一张脸上写满了纠结和茫然。

如若是太平年景,即便那黔国公沐启元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靠着祖上的余荫以及朝廷的威势,也足以令云南当地的土司们不敢轻举妄动。但眼下这等年景,就凭那知晓纵情声色的沐启元,断然难以压制住当地早有反心的土司蛮夷,故此天子有意令三省总理佩戴征南将军印玺,名正言顺的节制云南中军卫所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如此一来,会不会让那未来的"黔国公"沐启元怀恨在心?

毕竟在过去二百余年的时间里,这征南将军一直是由黔国公所担任,而朝廷又不可能因为其不学无术,便将其与那些试图犯上作乱的勋贵归为一类,废黜其袭爵的资格。

"非常时期,何必循规蹈矩?"对于首辅方从哲等人的迟疑和犹豫,案牍后的朱由校显得毫不在乎,眼眸中还有不屑的神采划过。

如若是国朝初年,以黔国公府那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包括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在内的大明天子自是不能随意"削权",以免引来沐氏家族不满,继而导致云南不稳。

不过时至如今,这黔国公府除了一个"世镇云南"的名头,以及整个昆明府五成以上的田地,还有什么特殊的?

若非现任黔国公沐昌祚对朝廷忠心耿耿,兼之行事作风也颇有些先祖沐英的影子,知晓通过"扶弱抗强"的方式压制云南境内的土司,恐怕这黔国公府早就跌下神坛了。

"陛下所言甚是,"见朱由校打定主意,暖阁中的朝臣们也不敢再劝,纷纷拱手称是,毕竟这黔国公府在云南的地位实在太过于特殊,隐隐约约间竟有些"国中之国"的意思。

"至于云贵川三省的土司,元辅也可选择忠于王事者,由朕下旨嘉奖,"在解决了黔国公府的事情之后,朱由校迅速将目光对准了即将犯上作乱的西南土司。

靠着朝廷在过去两百余年不遗余力的"改土归流",尤其是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以及前年春天的"永宁之乱",他笃定这些常年偏居一隅的土司们并不敢全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趁着局势动荡之际起兵造反。

毕竟就连当年的努尔哈赤在起兵之际,其胞弟舒尔哈齐都曾与其分道扬镳,并且一度筑城屯兵,不愿与其同流合污,足以可以这些土司在心中对于大明尚且保持着一丝畏惧之心。

除非大明即将轰然倒塌,否则谁也不会随便成为众矢之的。

基于以上种种,下旨安抚的手段虽然无法在根本上杜绝这些西南土司蠢蠢欲动的野心,但起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决定,不至于出现星星燎原的趋势。

"臣遵旨。"

闻听此话,首辅方从哲便是快速应是,暗道天子这是已经断定那云南土司必然会在黔国公沐昌祚病逝之后造反了,在这等情况下,朝廷"料敌从宽",提前采取些措施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哪怕收效甚微,也是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