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飞羽 作品

第129章 “不能胜,毋宁输”(第2页)

如此一来,球队前后就很难保持平衡和稳定。红魔球员实力比对手强,但首发阵型结构问题严重,隐患不少,更需要用打法来弥补不足,但弗格森在战术上却过于积极进取,总是以为可以通过进攻击溃对手,连因斯也是频频压倒对手禁区里,一心想着进球。防线各人也犯了注意力不足的毛病。

球队疲惫之下本来就应该谨慎,主动进攻不力时防线必然会遭遇危险。比赛进程一开始就不利于红魔,后续多次被反击打穿也就无话可说。

假如只有以上原因,这场比赛曼联其实应该也不会败得如此悲惨,不会被对手打进5球导致史无前例的大溃败。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弗格森的求胜意志特别强烈,甚至都有了一点赌徒的心理,那就是“不能胜,毋宁输”。对弗格森来说,这场比赛一开始就预想了拿下对手,突然比分落后之时,他头脑里想的就全部是如何快速扳平,如何迅速逆转。只有胜利,绝不接受失败。比分落后之下只有猛攻,全力向前。最后如果赢不了,那比分是0比1或者1比5其实都无所谓。

这就是弗格森,充满了胜负欲的弗格森。

这也是本场比赛最终从小负变成大败的根本原因,打到后面弗格森几乎放弃了防守,就摆出一副捅刀子的架势和对手干到底。

输大和输小,对于一场比赛来说其实丢分是一样的,这就是弗格森的想法。对于曼联球迷来说,对于好事的媒体来说,这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场惨败警示了弗格森,但他骨子里的那种冒险精神,那种一定要赢的求胜欲依然无比强烈。即使是在以后的岁月里,弗格森的风格里总是有那么一点偏执的求胜意念,总是希望球队击败对手,遭遇落后则绝对是全军出击争取逆转取胜的。他的字典里就没有什么主动认输的单词,也不可能接受小负即可的消极心态,他的球队就是要赢,无论如何都要赢。如果需要赌博一把不赢就惨败的话,他还是敢于把所有的筹码都放在轮盘。

弗格森的这种性格特点非常鲜明,在此后的时光里也将这种精神深刻地烙印在了红魔队魂里。从弗格森执教开始直到现在,红魔这支球队踢得就很有那么一点胜负局的感觉,“不能胜,毋宁输”,这就是弗格森的竞技思维。即使被对手打了个措手不及,被对手先偷袭得分,或者被对手的实力压制,红魔也总是要拼尽全力去出击,去进攻。

后来,弗格森还试过1比6输给曼城,甚至在欧冠决赛时也因为求胜心切而双手颤抖,但依然要让球队奋勇争先......这种风格的球队当然会踢得很热血,很有激情,也有观赏性,一定会是弗格森烙印的最好写照。

回到1989年的这个时候,惨败在前,弗格森面对如此大败也只能独自承受羞辱和攻击。他还要在媒体面前保护自己的球员,避免整个球队就此崩溃。

媒体持续的批评更是让弗格森压力山大,他一直到赛季结束都还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负面影响。

到了1989年的10月份,红魔在联赛杯第二轮第二回合对阵朴茨茅斯队。红魔在上一场已经客场3比2击败对手,这场红魔忙于收拾残局,并没有踢出很多攻势,对手的表现也非常低迷,没有能够制造什么威胁。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红魔就此晋级下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