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冷雨晨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第2页)

作为古董重度发烧友他观赛过不少修复竞赛,自然是知道其基本评判条件和标准的,对于参赛物来说总共有三个评判标准:商业价值,文化价值,修复价值。

其实前两者在某些方面意义相同,相辅相成,商业价值的高低很多时候取决于其文化价值,后者高才具备收藏性因此商业价值也跟着变高。·s^o¢e.o\.?n^e^t/

同理,有些文化价值不高但却足够稀有的文物,因为其具备很高的商业价值,因此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但同时,两者也存在一定区分。

譬如文化价值中还包含着历史价值,就是这东西可能不是很受市场欢迎,但它具备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能提供史料作证某些历史史实,便是文化价值很高但商业价值几乎为零。

就比如上世纪在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其主人只是一名叫“喜”的基层官吏,曾担任过安陆令史、鄢令史等与律法密切相关的职务,而这些竹简,便极大丰富了史学家对于秦代政治律法的了解和认知,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依据。

但要论商业价值。

从文物种类到出处,及其主人身份,都无法赋予它足够的市场性,因此商业价值便极为匮乏。

所以,能同时满足这两者的参赛文物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但还有最后一点修复价值需要考虑,也正是这最后一点才让一切成了悖论。

简而言之,文化、商业价值俱佳的文物,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当世文化瑰宝,到任何人手里都会妥善保存,有些甚至会被收入皇宫小心珍藏,历朝历代也就出了项羽这么个奇葩。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秀丽堂皇占地千里的阿房宫就这样被付之一炬,不然难以想象阿房宫要是完整保留下来,该为现世提供多么壮丽的历史景观,恐怕世界八大奇迹也将扩充为九大奇迹。

因而一般商业文化两者价值兼具的文物,由于保存的好,就并不具备修复价值。

也就无法拿去参赛。

陈子菁现在就处于这么个尴尬的境地,如果想借些价值极高乃至传世之宝的文物,以她陈砚知外孙的名头分分钟就能借来一大堆,但修复价值不够。